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胡玲玲 路董萌 實習生 王婭琪
古鎮太多,遊客都不夠用了?
中國古城與文化研究院院長林鵬曾直言,“我國共有28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鎮,但真正能被人們記住的有幾個?不超過8個。”
日前,一位在蘇州周莊古鎮外開漢服寫真店的博主面對鏡頭,多次道出景區遊客稀少的窘境,獲得上萬點讚。評論區里,不少網友反映“門票太貴”“商業化嚴重”等問題,這也使得關於古鎮旅遊不再受寵的討論再度“熱”起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爆料電話:0531-85193656;郵箱:405617016@qq.com)
圖源:周莊旅遊
周莊古鎮門票降價,古鎮游不再受寵?
“營業額持續三天為0。”連日來,在距離周莊古鎮檢票口幾十米的地方,開設漢服體驗店的博主“周庄小張”引發持續關注。據該博主自述,2025年,他的門店收入進一步下滑,僅有2023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甚至出現連續三天營業額為0的情況。
儘管周莊古鎮回應稱,拍攝視頻的時間正是淡季,所以遊客少。但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不少遊客留言表示,100元一張的門票價格和高度雷同化的遊覽體驗使其望而卻步。
被商戶吐槽“不賺錢”後,周莊古鎮實行了一系列門票優惠活動:先是在清明假期期間,景區推出門票半價優惠活動,從4月7日開始,景區又官宣,購買一次原價門票,遊客可終身無限次免費入園,工作日還實施票價5折優惠。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有關周莊旅遊的最新數據僅能追溯至2019年。這一年,周莊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550萬人次;周庄旅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利潤總額1138.99萬元。與大部分景區類似,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門票都是周莊旅遊公司的營收支柱。
除了周莊古鎮,不少“古城、古鎮”接連陷入困境。尤其以仿古為特色的小鎮更是直面倒閉殘局。
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存續的古城、古鎮的置業或旅遊開發公司就有近3000家,另有約1500家公司已經處在註銷狀態。
2024年底,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旗下的大庸古城虧損6438萬元,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當時建設總投資耗費就高達約24億元;位於陝西藍田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業僅4年,就因客流稀少而被拆除;成都龍潭水鄉“門可羅雀”,附近村民甚至在空地上開荒種菜。
“千鎮一面”,同質化問題屢遭詬病
“無論哪個古鎮都有賣絲綢的、賣鑰匙扣的、賣手工首飾的,甚至連'特色'小吃都變得千篇一律:臭豆腐、澱粉腸、竹筒奶茶……”有不少遊客反映,“千鎮一面”的問題愈發凸顯。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2024中國古鎮旅遊發展報告》顯示,51.3%的受訪者覺得全國各處的古鎮有些相似,38.5% 的受訪者認為古鎮非常相似。這種相似既體現在售賣的商品和服務上,也體現在千篇一律的建築風格上。
這份報告還指出,江浙皖贛川滇6省份聚集了全國半數以上古鎮景區,在全國33個5A級古鎮景區中,有13個分佈在江浙皖地區。江南地區作為長江流域與江南運河的雙重疊加地,成為我國古鎮景區尤其是高品質古鎮景區分佈的主要區域。
中國古城與文化研究院院長林鵬曾表示,我國共有28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鎮,但真正能被人們記住的並不多。
要知道,我國的縣和縣級市的數量只有1800多個,相當於每個縣都標配一個“古鎮”。
據北京旅遊學會理事劉思敏分析,此前,歷史文化遊局限於參觀文物和名勝古跡。平遙古城、鳳凰古城、周莊古鎮、烏鎮等古城古鎮開風氣之先,營造並再現了古典生活場景,讓遊客更有沉浸感,暗合了“體驗消費”新風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引得不少地方爭相效仿。
“當前,國內旅遊業日趨成熟,很明顯,從'賣方市場'走向了'買方市場'。”濟南大學文化和旅遊學院副教授孫競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採訪時表示,旅遊資源供給日益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古鎮的客源。同時,大量古鎮在同期湧現,加劇競爭,使得古鎮對遊客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古鎮游的下一程,該如何破局
就多數古鎮是早就“相似”還是開發後“相似”的問題,有分析人士曾總結,不排除因為地理文化上接近,有些古鎮在某些方面有天然的“相近性”:有相似的古建築、石板路、小橋流水景觀。但各地古鎮相似度高,主要出現在商業開發後,因為同質化嚴重,特色越來越不明顯,導致古城鎮旅遊往往形成的是逛街購物、喝茶吃飯、參觀表演的統一模式。
面對如此現狀,相較於其他景區,古鎮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又該如何破局?
在孫競看來,古鎮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包括無形的歷史文化、有形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為此,景區應秉持 “活態保護” 的理念,將保護、傳承與開發結合起來。
“古鎮不能只賣門票,而是應該提供文化場景。”孫競還認為,古鎮的經營者可以嘗試突破傳統旅遊場所固有定位,擴大目標受眾的範圍,將古鎮視作一個多元融合的空間,使其能夠接納並承載更為豐富的功能與活動 。像是與周莊古鎮相距70余公里的烏鎮,近十多年來因“烏鎮戲劇節”而名聲大噪,位於洛陽的洛邑古城憑藉“漢服+旅遊”頻頻出圈等案例,便是有力證明。
此外,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撰文指出,只有留住對本地充滿歸屬感的原住居民,才能活靈活現展示古鎮原汁原味的文化本底,讓遊客感受到古鎮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笑宇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多次強調過“主客共用”的意義。王笑宇表示,如果因發展旅遊業,擠佔到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間,導致原住民搬離,社區文化被破壞,這樣的做法就不可持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