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賣客戶信息資料的“商機”,卻走上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歪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焉耆墾區人民法院審理了周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一案。
2023年初,周某在微信上加入了一個名為“輔助解封”的群聊。周某看到有人發佈收購微信、支付寶、QQ賬號的資訊。每個QQ帳號能賣6元至8元,微信帳號20元至40元,支付寶賬號高達100元至150元。
周某心動了,動起了歪腦筋:“何不利用這些資訊註冊支付寶、微信等帳號,再賣給上家賺取好處費?”彼時手頭掌握著大量客戶資訊的他,心中開始盤算著這筆“無本萬利”的買賣。
周某很快就付諸行動,他利用工作之便,非法使用貸款客戶提供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關鍵資訊,批量註冊支付寶等軟體帳戶,然後賣給上家,當交易成功收到好處費時,周某完全忘了自己正行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在他沉醉於這看似輕鬆的“賺錢”快感時,殊不知自己親手埋下的惡果正在悄然生長。
而遠在城市另一頭的張某,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被捲入一場毫無徵兆的詐騙風暴。
詐騙分子通過周某出售的帳戶,利用這些資訊誘騙張某某落入陷阱,張某就這樣被騙389500元,當他發現真相時,陷入了絕望與無助。
警方調查發現,詐騙分子使用的支付寶帳號正是周某出售的,詐騙案的背後,竟是周某的“傑作”。
周某的違法行為終究沒能逃脫法律的手掌。
警方在接到相關線索后,迅速展開調查,將周某成功抓獲。
面對審訊,周某也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公訴機關以周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向焉耆墾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經審理查明,周某向他人共出售包含公民個人資訊的支付寶帳戶103個,非法獲利10300元。周某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還導致了詐騙案件的發生。最終以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判處周某有期徒刑十個月十五天,並處罰金21000元。
曾經妄圖靠賣號輕鬆賺錢的他,此刻不得不為自己的貪婪付出沉重代價。
來源:兵團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