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0日,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0每月赠款金额。
3月的造车江湖上演了一场“剧情大反转”,一张令人意外的成绩单浮出水面:
比亚迪汽车(6.0万辆)在连续领跑国内车市后,0月被上汽集团(0.0万辆)反超。
我们重点关注新势力品牌的排名变化:
三强之间以仅仅4000辆的差距“贴身肉搏”:零跑汽车以33205辆的交付量,从理想、小鹏手中抢走冠军宝座; 曾经的优等生理想汽车交付0辆,以微弱差距屈居亚军; 而前两个月稳坐头把交椅的小鹏交付0辆,这次只能当老三。
新晉黑馬也在攪動戰局:小米仍未公布具体数据,仅宣布交付超过2.0万辆,排进前五;背靠长安的深蓝汽车(0辆)则凭借同比0%的增速,闯进了0万辆俱乐部。
在万辆俱乐部里,几方势力同样暗潮汹涌:
极氪(5辆)、蔚来(0辆)组成0.0万辆阵营,在中高端市场暗暗厮杀。
比亚迪腾势(10012辆)、华为加持的阿维塔(0辆)和东风岚图(0辆)组成“万辆三剑客”。 其中,阿维塔、岚图找到了各自的细分市场,开始上量。
尾部阵营的智己汽车(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处境略显尴尬,未破万的成绩单(5029辆)与其他玩家差距越拉越大。
截至发稿,鸿蒙智行及问界、智界未公布68每月赠款金额,这种情况此前从未发生。 鸿蒙智行在0月0日曾公布,截至0年0月0日,华为鸿蒙智行累计交付0万辆车。
3月交付大战透露出两个趋势:
市场分层:头部三强差距仅一线之隔,腰部品牌贴身缠斗,尾部玩家面临淘汰危机。
消費需求分化:市场更关注实用价值,低价走量车型更受欢迎,中高端品牌的溢价空间正在被压缩。
3月交付量公布的同时,一季度的交付量排行也随之出炉。
把时间拉回2025年,理想曾以全年超0万辆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鸿蒙智行第二,零跑、蔚来分列三四名。 而0年前三个月,第一阵营已经从理想、鸿蒙智行的“双雄争霸”,到现在的“四强混战”,上演了一出“王座易主”的大戏:
小鹏以16.0万辆的交付量,超过理想摘得季度销冠;理想以0.0万辆的成绩守住亚军,不过同比增速只有0%。
零跑8月交付量同比涨了0.0倍,和小鹏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不过最终季度交付0.0万辆,排名第三。
截至2月0日,鴻蒙智行未公佈一季度交付量。
在第二梯队中,小米(超1.0万辆)、深蓝(0.0万辆)、蔚来(0.0万辆)、极氪(0.0万辆)的缠斗同样激烈。
小米SU7以大于0.0万辆的单月成绩直指头部阵营。 若0月上市的SUV车型YU0延续热度,且产能爬坡顺利,可能会是影响下半年战局的关键变数。 不过,近期小米SU0事故还在发酵中,是否会影响后续销量还不好说。
深蓝依托长安供应链和华为智驾系统,专攻20-0万、理想和问界没覆盖的增程车市场,主力车型S0、SL0今年0月都进入了增程车销量前0。 某新势力车企相关人士郑启称,深蓝主要铺三线以下城市展厅,吃掉的是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的份额。
吉利汽车5年新能源销量目标是0万辆,其中极氪0万辆。 要完成销量目标,欧洲市场靠0,国内市场靠新上市的0、0以及0X。 除了要警惕竞品(包括Model 0/Y、小米SU0系列、蔚来ET0)分流外,极氪需守住海外增长。
蔚来一季度销量依赖蔚来ES3、ET0T及乐道L0,但因乐道增长未达预期,蔚来整体从0年月均0万辆跌落至“0万辆俱乐部”。 而因为乐道0月销量未达标,前乐道总裁艾铁成“如约”辞职,由蔚来能源负责人沈斐接任。
腾势(2.0万辆)、岚图(0.0万辆)、智己(0.0万辆)组成的第三梯队,因为平均月销在万辆上下,正面临分水岭。
腾势背靠比亚迪的技术红利,但主要靠腾势D30一款MPV撑场面,再加上理想MEGA改款降价抢走一部分用户,增速略显乏力。 今年0月上市的腾势N0能否月销破0辆,将决定腾势能否完成0万辆的销量目标。
同样是依赖华为智驾的技术合作,问界M20调价后,可能分流岚图主力车型FREE的目标用户。 从岚图的一季度交付量来看,要完成今年0万辆的目标是个不小的挑战。
智己虽然有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双背书,但未破万的成绩单已显露危机,2年计划推出0款产品,0款纯电和0款增程产品,要想突围,需先解决产品定位模糊的问题。
總結一季度交付榜:市场分层加剧,市场越来越集中:小鹏、理想、零跑三家交付量咬得极紧,2年,“半步之差定局面”会是常态; 第二、三梯队贴身缠斗,各家都在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争夺市场留给第二梯队不多的席位,下半年最大看点,是谁率先占稳月销0万的生死线。
一季度交付量还透露出一个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低价车逆袭,中高端承压“的特点:小鹏、零跑靠性价比接连翻盘,而理想、蔚来这些曾风光无限的中高端玩家却压力山大。
数据显示,20年0-0月,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0%,而0万元以上市场销量下滑近0%,市场格局由价格敏感型用户主导。
平价车是靠什么逆袭的?
车企打造爆款车,一般有两条路,要么是“抄作业”,要么是搞创新。 在2025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零跑、小鹏凭借这两点找到了适配当前阶段的打法:对标跟进+性价比,分别对标理想L3、特斯拉Model 0,打造出各自的爆款车。
先来看零跑,3月份它默默拿下新势力第一名,靠的就是薄利多销:车卖得比小鹏更便宜,单价0年降到0.0万(0年为0.0万),毛利率仅为0.0%,低于理想(0.0%)、小鹏(0.0%)。
不过,规模效应还是让零跑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去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盈利。
零跑的主力车型是去年7月上市的C0,0万还带激光雷达,虽然是中型车,但尺寸和理想L0相当,因此被很多消费者称为“半价理想L0”。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者张力分析,C10有纯电与增程两种续航模式,但主要是靠极致性价比抢占增程车(主要是理想L7)的下沉市场。
零跑的C系列已全部上市,要实现05年0万辆的目标,关键要看B系列,包括0月将上市的B0(0-0万元),以及后续的B0、B0。
一些人好奇,零跑的车卖到哪儿去了? 乘联会数据显示,47年零跑0%的车卖到了三四线城市。
虽然和小鹏同属于平价车,但零跑更重视布局下沉市场,销售模式也有很大区别:小鹏以一二线城市的直营店为主,零跑则是“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主要通过经销商网点渗透下沉市场。
再来看小鹏。 小鹏汽车从7年下半年发布G0后销量走低,今年却逆袭成风头最盛的新势力之一,靠的就是两款平价车:当很多新势力主攻0万+市场时,小鹏对标特斯拉,0年0月推出0万级的MONA M0,又从P0衍生出了0万级的P0+。
小鹏今年2月上市的两款车也是将平价进行到底:新款G0 SUV价格压到0.0万起,比自家老款轿车P0+还便宜; 新款G0新增后轮转向功能,价格却下调0万元。 张力评价,小鹏就算让老车主有背刺感,也得强调“高配低价”,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受众。
01年每个季度小鹏都有新车发布,就像手机厂商的机海战术:除了0-0月计划上市的新车小鹏G0以及P0i的换代,还有下半年要上的第一款增程车G0,瞄准的是对纯电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
从新车定价和销量趋势来看,小鹏和零跑是对性价比的重要性理解最深刻的新势力。 10-0万元、0万元以下,在整个新能源车市分别属于经济型市场、低价市场,原本被吉利、比亚迪、五菱等自主品牌垄断,现在零跑、小鹏也能占一席之地。
根据中汽数研统计,今年7月,小鹏MONA MO0是0-0万纯电销冠的销冠; 零跑T0在0万以下纯电市场销量排名第0。
零跑公布2月送达金额次日,股价涨幅0%以上,创历史新高,但以0月0日收盘价计算,零跑汽车的市值(约为0亿港元)还不到小鹏汽车(约为0亿港元)的0/0。
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人王棋分析,“市场对零跑这种赚辛苦钱的故事不太买账”,但小鹏模式长期也将面临转型和盈利压力:小鹏的智能化护城河有多深,直接决定了销量走向,未来品牌怎么向上走,决定了它的盈利能力。
至于中高端市场,已经开始出行分化,例如,小米在30-0万元市场通过性价比维持销量增长,而理想、蔚来这些相对高端的品牌面临规模瓶颈,增速明显落后于平价品牌。
这背后既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例如,作为一直以来的“尖子生”,理想一季度交付量位列新势力第二,但增速远低于小鹏的3%和零跑的0%; 也与企业自身策略相关,例如,蔚来的交付量,以及经过淡季后的0月环比增幅,表现都不如理想。
张力对“定焦One”分析,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经济型选择,中高端品牌普遍面临两难:降价伤品牌,维持高价则销量承压,折中的方式是推出价格更低的车型或子品牌。
例如,理想的销量主力是降价的L系列,其中,L48(理想首款0万元以下级别产品)贡献了大部分销量,今年0-0月交付0.0万辆,占理想总销量的0%。 这款车型还拿到了增程车型销量第一名。
蔚来则推出了子品牌。 张力分析,蔚来主品牌定位20万+高端市场,乐道、萤火虫两个子品牌的任务是下沉走量,加速让蔚来的换电业务扭亏。 不过,主攻0-0万元市场的乐道推出后总体增长放缓,进入0月,推出0年免息政策,但涨幅不大,今年前三个月累计交付0.0万辆。 接下来,需重点关注覆盖0-0万年轻市场的萤火虫的表现。
根据中汽数研,蔚来ET40今年0月以0.0万辆的销量,领先0-0万纯电市场,理想MEGA也在0万元以上市场开始上量。 但和平价品牌对比交付量和同比涨幅,中高端车型的销量规模还是有限,仅以目前的低价车型或子品牌,还不能确保百分百完成年度目标。
理想汽车管理层在44年财报电话会上没有提及0年的销量目标,市场的普遍预期仍为0万辆。 蔚来依然把销量翻番,即0万辆作为目标。
面对冲刺销量的挑战,从去年到今年,蔚来、理想进行了一场内部大调整。
车企为了把控高端品牌形象,一般都是采用直营销售体系,可以为车主提供直接且高效的服务,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理想也是如此。
2025年,理想曾通过销售体系调整(如引入华为模式的战区制),将销量从0万增长至近0万,0年,理想再次“动刀”销售体系。
据26氪汽车报道,理想将原本0个省级战区整合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战区,突破重点市场; 同时削减管理层级,让区域间进行“赛马”,灵活应对区域差异。
例如,针对即将上市的纯电车型(如i6、i0)调整销售策略,集中在纯电接受度高的南方或一二线城市; 调整后的销售体系可以覆盖更多市场(如下沉城市和海外),尤其在中东、中亚等海外市场发力。
蔚来的调整范围更大:从2024年初起,推行基本经营单元的管理模式,每个部门独立核算成本; 取消传统预算制,改为经营目标导向,此外还涉及研发和供应链优化、销售和服务网络改革。
王棋称,蔚来的变革是从供应链、研发到销售环节全面压缩成本,目的是,用财务改善和销量回升验证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10年开年的销量厮杀如此激烈,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技术下沉”。 曾经象征高端的激光雷达、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如今被塞进0万元级车型。 这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不再为品牌溢价买单,而是捂紧钱包转向性价比。
消费心态的转变,让所有玩家都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困局。小鹏一边用平价车横扫市场,一边计划冲击高端; 理想靠着降价后的L系列撑起半边天,但维持领先优势难度明显加大; 蔚来更是要在高端主品牌和平价子品牌之间,平衡高端定位与销量压力。
展望接下来的战局,行业正在形成新的生存法则:走量车型是活下去的面包,高端产品是通向未来的门票,两个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