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圓潤飽滿,輕盈的掛在枝頭,就宛如熾熱的泛著紅色光暈的寶石,是我國的重要蔬菜類型。
因它營養物質高,口感酸甜,汁水豐富,烹調方法多樣,而且適應力強,逐漸成為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蔬菜。
最近幾年,我國番茄消費需求量日益增加,種植面積得到大幅提高,相關的產業鏈形態日益完善。
特別是,番茄種植技術成熟度增加,新穎的種植技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比如知曉度與日俱增的番茄“倒插苗”技術。
同正常栽培番茄步驟接近,倒插苗還是要選擇壯苗,挖苗移栽,倒栽種苗。
選擇壯苗。番茄倒栽技術關鍵就是選壯苗,葉片要厚且鮮綠,莖稈粗壯,植株的表面分佈有絨毛,無黃斑病斑。
具體的為,苗高20-25釐米,不能超過30釐米,莖粗4-5毫米,6片真葉,基莖高度不超過3.5釐米,苗鮮重達10克,根據情況調整。
挖苗移栽。移栽的番茄幼苗,根系要整齊,除去老化苗、僵苗等,適當澆灌水分,促進土壤保持疏鬆透氣狀態,緩解起苗的不良影響。
同時,移栽前,大田要清理破碎石塊、雜草和枯枝,深翻晾曬土壤,並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改善土壤肥力。
倒栽種苗。把提前準備的番茄苗,橫臥著放進田間土壤里栽種,即臥栽定植,這裡的倒意思是放倒,不是說把番茄苗的上部和根部倒置。
常規的番茄栽種,都是直栽法,即把番茄苗直接放進挖好的坑洞里,方法優點是節省人力資源,缺點是成活率、產量低、風險大。
番茄倒栽既能產生良好的增產效果,還能避免種植過程的其它限制生長的問題。
規避徒長。因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不科學,常造成過度攝入水肥資源,秧苗徒長,莖稈瘦長細弱,根系弱,分佈淺,即高腳苗。
這種苗抗倒伏能力弱,遇風雨天容易倒伏,還會遭遇病蟲害侵擾,限制花芽分化和果實形成,倒栽能化缺點為優點,利用過高莖稈。
矮化植株。通過倒栽,番茄植株的高度被人為變矮,植株高度降低,既能避免倒伏,還能改善田間通風采光,促進光合作用。
同時,日常管理過程,矮化的植株能方便管理,剪枝、採摘、整枝都高效快捷,能降低人力資源投入。
促產提質。倒栽秧苗,埋入土壤的不定根能長出不定根,能增加植株根部著生部位,促使根部較直栽植株更發達。
番茄根部發達,有益從田間獲得充足水分養分資源,相應的植株生長速度加快、開花著果量增加、成熟時間提前。
無論選擇橫臥倒栽,還是直立栽種,都要重視日常管理,把水肥、病蟲害防治放在關鍵。
水肥管理。科學的水肥管理是促進高產高質的基礎,實際管理過程,剛移栽完,要澆灌充足的水分,促進秧苗紮根成活。
秧苗徹底返青,要增施提苗肥。進入茄果收穫期,每收穫1台果實,就要視實際情況澆灌水肥,進而提高結果率,延長結果期。
病蟲防治。番茄的常見病害類型有灰黴病、早疫病、晚疫病和潰瘍病等,常見蟲害類型有白粉虱和蚜蟲等。
相關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既要增強植株抗逆性,還要採用對症的藥劑,規範噴施,抑制病蟲害的擴張。
收穫管理。當番茄果實逐漸著色,就能有序收穫,既能按照採收標準,集中採收,還能根據成熟情況,分批收穫。
採收過程,要輕拿輕放,避免磕碰損傷,遇到畸形果實、病害蟲害咬食的番茄,進行分級分類貯藏銷售。
植株調整。在植株高度長到30釐米,側枝還不多,莖蔓還不長的時期,搭架綁蔓,能起到支撐植株,改善通風,減少果實損傷的效用。
生長期內,及時剪除掉冗餘的側枝、枯葉、病葉等,降低水分和養分的消耗,促進光合作用開展,有益營養物質的運輸轉化。
最後要說,如想採取倒插苗的種植方法要先試點再推廣,謹防不規範的操作,威脅植株成長,產量品質遭限。
而且,要合理管理,才能為番茄植株提供優良成長環境,方能促進植株長勢旺盛,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