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縱覽新聞評論員 牛可心
寵物貓狗可以上高鐵啦!4月8日起,鐵路部門在京滬高鐵部分車次試點寵物託運服務,以“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的模式,為養寵家庭提供“人寵同出發、同到達”的出行選擇。鐵路12306也同步推出“寵物託運”功能,旅客提前2天及以上在線上預約,預約成功后可同車託運1只家庭馴養且健康情況良好、單隻體重不超過15公斤、肩高不超過40釐米的貓、犬類寵物。消息一經發佈,迅速引發社會關注。不少養寵人士直呼“太貼心”,但也有一些網友對貓狗上高鐵表示了擔憂。
近年來,公眾對攜帶寵物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多。據《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已突破1.2億隻。當寵物逐漸從“看家護院”的功能性角色轉變為“情感伴侶”,與之相關的社會需求必然倒逼公共服務反覆運算。就出行來講,過去,寵物出行只能依賴航空、火車或公路託運,手續繁瑣、託運風險較高不說,還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距離與時間。鐵路部門此次推出的“人寵同車”試點服務,就是瞄準了這一痛點。
從服務模式來看,“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 的設計,既保障了寵物的安全與舒適,又最大程度減少了對其他旅客的影響。專用寵物運輸箱配備空氣迴圈、溫濕度監測等功能,為寵物提供了良好的運輸環境;獨立存放的高鐵快運櫃與旅客乘車空間相對隔離,避免了寵物異味、叫聲等對列車內部環境的影響;工作人員定時巡視、監測寵物狀態,視情況添加飲用水,讓“鏟官”能夠安心出行。這些細心安排,彰顯了鐵路部門在服務設計上的用心與專業。
此次試點仍保持著審慎的探索姿態。15公斤體重限制、禁餵食規定、不可探視條款等,既是對運輸安全的必要考量,也預留了未來優化的空間。例如,15公斤體重與40釐米肩高的限制,將大型犬、異寵等排除在外;全程不可探視、不予餵食的規定,可能加劇寵物主人的焦慮;基礎保險保額與寵物實際價值間的差距,也需進一步評估。如何在確保運輸安全的前提下,通過透明化服務流程、擴大適用寵物範圍、引入第三方保險選項等方式提升用戶體驗,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試點方案,每趟列車將設置一組高鐵快運櫃,用於存放寵物運輸箱。表面看,這僅佔用一節車廂末端的有限空間,但對高鐵這一高度集約化、標準化的運輸系統而言,如何平衡旅客與寵物運力也是一大挑戰。除此之外,儘管寵物運輸箱號稱“密封防污染”,但寵物排泄物氣味殘留、飛毛擴散等問題仍可能影響後續旅客體驗。更為關鍵的是,寵物作為活體,其應激反應、突發疾病等風險難以完全規避。若出現糾紛,責任如何劃分?種種問題,都亟待更為嚴謹的衛生管理標準和應急預案。
當高鐵車廂里開闢出寵物的專屬空間,不僅是對特定群體權益的尊重,更體現了公共空間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包容。作為一項新的服務試點,出現一些問題也屬正常。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鐵路部門表示將試點期間廣泛聽取旅客的意見建議,持續改進高鐵寵物託運服務。對於寵物貓狗坐高鐵的討論,不妨先等等市場的反饋。畢竟,真正的探索,既要有突破窠臼的勇氣,更需要動態調整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