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們會在二手平臺
預定酒店服務嗎?
是不是也感到好奇
難道服務也能“二手轉賣”嗎?
最近,有女士就在“閑魚”上
低價預訂了一家星級酒店的
游泳健身券
沒想到最終讓她洋相百出
律師更是提醒
此舉或涉不當得利
萬一游泳過程中發生意外或物損
恐怕也很難向酒店追責
3月22日,市民盧女士通過一名"閑魚"賣家的推薦,以196元的標價給兩個孩子購買了徐匯濱江西岸美高梅酒店的健身游泳券,準備體驗一把星級酒店的網紅設施。
對方店鋪打著"靠譜代訂"的標籤
同時在售17款各大星級酒店
游泳健身中心的代訂業務
不過,在下單前,賣家多次強調是"非實名"預約,要憑酒店房號入場。不明就里的盧女士對此並未在意,當天下午就和丈夫一起陪孩子抵達酒店,結果卻在身份核查時被前臺攔了下來。
得知盧女士這一情況,賣家立刻發來了房號"5210"和陌生的人名"周某",要求盧女士以這一身份進場,還稱"和泳池前台聯繫過"。
盧女士按對方提供的資訊和說法繼續嘗試和酒店方交涉,甚至準確給出了這名"周某"的身份證后四位數。結果,酒店前臺查到的卻是周某已退房的資訊。最終,在酒店人臉識別驗證的要求下,冒名進店的招數被當場識破。
這一經歷令盧女士感到尷尬萬分,而相關灰產的存在更意味著酒店住客的個人資訊可能正在實時流出,被用來牟利。於是,她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進行舉報,並質疑酒店員工是否參與其中。
對此,酒店方面回應稱不排除這種情況,目前已經報警,但涉及金額較小恐怕難以請警方介入調查,並且以"涉及住客資訊"為由拒絕了記者採訪。
記者通過閑魚搜索
發現所謂"非實名"游泳券代訂
上海上百家酒店都被羅列其中
並且價格低廉
有的商品頁面聲稱,買家只要提供"人數、性別、入場時間"就能預訂匹配的入場身份,還強調了"入場要提前記住房號和假身份"、"不要背包"等冒名頂替的技巧。
可見,灰色產業鏈的確存在,而且賣家似乎熟門熟路。另一方面,洩露出來的酒店住客資訊真假參半,到底哪些酒店能預約,也得看商家當天的推薦。
記者嘗試購買
静安瑞吉酒店的"非實名"入場服務
取得一組住客身份後與前臺核對
結果發現房號和名字完全對不上
另一賣家提供的
黃浦區新天地安達仕酒店的住客資訊
則是真實準確的
那麼
住客資訊到底從什麼渠道洩露的?
在記者調查中,並沒有賣家表示酒店工作人員參與其中。有的聲稱是和旅行社建立了合作:由於旅遊團的入住行程本就是旅行社組織的,能夠即時掌握住客的信息和動向;另一名賣家則表示,自己平時是利用酒店的會員、積分,從事"代訂入住"業務,不缺住客資訊,游泳券只是賺外快的"副產品"。
事實上,為了便利客戶,星級酒店設施的入場管理往往不嚴,而冒名"灰產" 在業內也幾乎是公開秘密。有工作人員直言“假住客”不難分辨,之所以不管,只是忙碌之中不想管。不少賣家也是看準這點,才能以極低的成本渾水摸魚。
由此看來
要壓縮相關"灰產"的生存空間
還得酒店方面主動治理
嚴把身份審核關
同時專家也提醒
冒名"入場"本身有法律風險
消費者貪小便宜
可能會得不償失
律師介紹,訂購者是冒名享受酒店服務,而酒店和訂購者之間是不成立服務合同關係的,所以即使僥倖沒有被識破,在民法上其實也構成了不當得利。“酒店如果較真的話,是可以要求他返還所享受的服務的市場價值的,那麼訂購者是得不償失。”
律師同時指出,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酒店客人的個人信息洩露,無論這些資訊從哪個管道流出,違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的個人資訊,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情節嚴重的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一般來說,出售500條以上住宿資訊即可構成犯罪,即便不足500條也可能受到治安處罰。“
律師建議
酒店方面可以對進入健身中心
或者游泳池的人員進行必要的核對
堵住違法犯罪分子
通過他人資訊牟利的可乘之機
綜合自本台《新聞夜線》、上海民生直通車
來源:新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