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原則,是提高癌症治癒率和改善患者預後的關鍵策略。隨著腫瘤篩查手段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腫瘤在早期就能被發現。“一次檢查能篩出所有癌症風險”“臨床上僅需一滴血就可篩查出癌症”“X光檢查能‘揪出’早期肺癌”……目前,網路上流傳著不少關於腫瘤篩查的錯誤說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說法一:一次檢查能篩出所有癌症風險
專家回應:全面瞭解癌症風險需綜合應用多種篩查手段
網上有這樣的說法:通過一次全面檢查就能篩出所有癌症風險。對此,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天津人民醫院腫瘤診療中心主任王華慶說:“癌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不同類型惡性腫瘤的統稱,涉及人體多個器官和組織。”每種癌症都有特定的篩查方法和生物標誌物,這意味著沒有哪種單一的檢查能夠覆蓋所有癌症類型。
王華慶舉例說,比如乳腺癌的篩查通常採用乳腺X線攝影(鉬靶);結直腸癌的篩查採用結腸鏡檢查或糞便隱血測試;前列腺癌的篩查可能涉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肺癌的篩查依賴低劑量胸部CT掃描等。“每種癌症的篩查工具和策略都是根據其生物學特徵和早期表現設計的。”王華慶說。
全面瞭解一個人的癌症風險,需要綜合應用多種篩查手段,包括但不限於腫瘤標誌物檢測、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等,且檢查應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別、家族史和生活方式等具體因素來定製。
王華慶建議,正確的做法是定期由醫生制定針對個人癌症風險因素的個人化篩查計劃,以期實現腫瘤的早發現、早治療。
說法二:臨床上僅需一滴血就可篩查癌症
專家回應: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相關產品投入應用
在一些電影中,醫生僅憑一滴血就能診斷包括癌症在內的各類疾病。隨著醫療水平發展,有說法指出“滴血驗癌”的技術現在已經在臨床上實現應用。
王華慶說,癌症篩查和診斷過程複雜。目前,臨床上難以僅憑一滴血來篩查癌症。
液體活檢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癌症檢測方法。它通過分析血液中的生物標記物,如迴圈腫瘤DNA(ctDNA)、迴圈腫瘤細胞或外泌體等檢測癌症的存在。“然而,要從一滴血中準確篩查出癌症並非易事。”王華慶認為,首先,腫瘤釋放的ctDNA濃度極低,且混雜在大量正常DNA中,檢測難度極大;其次,即使檢測到ctDNA異常,也不代表癌症一定存在,這種異常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最後,不同癌症釋放的生物標記物數量和種類差異巨大,單一檢測方法難以覆蓋所有癌症類型。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液體活檢技術取得顯著進展。科研團隊已能檢測到極微量的ctDNA,這些片段攜帶腫瘤特有的遺傳變異。通過高精度測序技術,科學家正努力提升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力求在癌症信號微弱的早期階段就能準確識別。“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液體活檢有望成為癌症篩查的有力工具。”王華慶說。
說法三:X光檢查能“揪出”早期肺癌
專家回應: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才能在X光圖像上顯現
在肺癌早期篩查中,X光檢查常被提及。有說法指出,X光能夠在早期階段有效捕捉肺癌的蹤跡。
王華慶說,X光檢查對肺癌早期篩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尤其是對直徑小於1釐米的腫瘤,其檢出率不足15%。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在X光圖像上顯現。而此時肺癌往往已發展至中晚期,治療難度顯著增加,預後也明顯變差。
X光檢查通過X射線穿透人體產生二維圖像,幫助醫生觀察骨骼和某些軟組織的情況。然而,X光成像受到人體組織重疊的影響,較小的肺癌病灶容易被周圍正常組織結構遮擋,加之早期肺癌可能呈現為不規則或模糊的陰影,因此醫生難以通過X光影像將早期肺癌與良性病變或正常變異相區分。此外,X光的解析度有限,對於肺部深處或結構複雜的區域,其診斷價值更是大打折扣。
“與X光檢查相比,低劑量螺旋CT檢查是現代肺癌篩查的首選,尤其是針對長期吸煙者、有肺癌家族史的個體等高風險人群。”王華慶解釋,CT掃描可提供橫斷面的三維圖像,能夠更清晰地顯示肺部細節,即使是對微小結節也有較高檢出率。這使其成為安全高效的早期肺癌篩查工具。(記者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