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生產領域,番茄作為一種廣泛種植且深受大眾喜愛的蔬菜,如何提高其產量一直是眾多種植戶和農業研究者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番茄臥倒種植法逐漸受到關注,實踐證明,這種種植方式能夠實現番茄增產,其中蘊含著多方面的科學道理。
一、番茄臥倒種植增產的原理
(一)促進不定根生長
傳統的番茄直立種植方式下,植株入土生根的部位相對固定。而臥倒種植時,番茄莖乾的大部分接觸土壤。番茄莖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在適宜的土壤環境中,接觸土壤的莖幹會大量生出不定根 。這些不定根極大地增加了番茄植株的根系總量,使植株能夠更廣泛、更高效地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更多的水分與養分供應為番茄植株的生長髮育、開花結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而為增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調整植株生長勢
番茄生長過程中存在頂端優勢,直立種植時,頂端分生組織會優先獲取營養,導致植株上部生長旺盛,而下部枝葉生長相對較弱,營養分配不均。卧倒種植打破了這種頂端優勢,使植株各部位相對均衡地獲取營養。植株不再過度向上生長,而是將更多的能量用於側枝萌發和果實發育。側枝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結果部位,在合理的栽培管理下,這些側枝能夠結出更多的果實,進而提高番茄的整體產量。
(三)改善光照分佈
在直立種植的番茄田中,植株上部葉片容易遮擋下部葉片,導致下部葉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臥倒種植后,番茄植株在地面呈一定角度鋪開,葉片分佈更加均勻,各部位葉片都能充分接受光照。充足的光照促進了光合作用的進行,使植株能夠製造更多的光合產物。這些光合產物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果實等各個器官,為果實的膨大、品質的提升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質,最終實現番茄產量的增加和品質的改善。
(四)增強抗倒伏能力
隨著番茄植株的生長和果實的逐漸膨大,直立種植的番茄在遇到風雨等惡劣天氣時,容易發生倒伏現象。倒伏不僅會損傷植株,影響其正常生長髮育,還會導致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惡化,增加病蟲害發生的幾率。臥倒種植的番茄由於莖幹與地面接觸面積大,並且有不定根的固定作用,能夠牢牢地紮根於土壤中,大大增強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保障了番茄在整個生長週期內的穩定生長,為增產提供了穩定的生長環境。
二、番茄臥倒種植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 品種選擇:應挑選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抗病性強、生長勢旺且具有高產潛力的番茄品種。例如在氣候溫暖地區可選擇耐熱性較好的品種,在病害多發區域優先選擇抗多種常見病害的品種,為後續的種植管理和高產打下基礎。
2. 種子處理:播種前先將種子放入55 - 60℃的溫水中浸泡15 - 20分鐘,進行溫湯浸種,以殺滅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之後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4 - 6小時,撈出瀝干水分,用濕布包裹,放置在25 - 30℃的環境中催芽,待大部分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二)育苗與移栽
1. 育苗:選擇肥沃、疏鬆、無病蟲害的育苗基質,將催芽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育苗床上,覆蓋一層約1釐米厚的基質,澆透水后,覆蓋塑膠薄膜保濕保溫。待幼苗出土後,及時揭去薄膜,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和光照條件,培育健壯幼苗。
2. 移栽:當幼苗長至5 - 7片真葉,苗齡30 - 40天時,即可進行移栽。移栽前,先對種植田進行深耕、耙平,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 - 5000公斤、三元複合肥50 - 80公斤。按照行距80 - 100釐米、株距30 - 40釐米的規格挖種植穴。移栽時,將番茄幼苗莖乾沿種植行方向呈45° - 60°角臥倒放置在種植穴內,使莖尖露出地面5 - 8釐米,然後覆土掩埋莖幹,澆足定根水。
(三)田間管理
1. 整枝打杈:臥倒種植的番茄側枝萌發能力較強,需要及時進行整枝打杈。保留2 - 3個健壯的側枝,去除其餘多餘的側枝和腋芽,以保證植株間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果實生長。
2. 引蔓綁蔓:隨著番茄植株的生長,需要及時進行引蔓綁蔓,使植株有序生長。可在每行番茄植株旁插一根竹竿,將番茄莖乾用繩子或塑膠夾子固定在竹竿上,每隔20 - 30釐米固定一次,防止植株倒伏。
3. 施肥管理:番茄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肥料供應。在基肥充足的基礎上,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追肥。在番茄開花期,每畝追施尿素10 - 15公斤、磷酸二氫鉀5 - 8公斤,以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坐果。在果實膨大期,每畝追施高鉀複合肥15 - 20公斤,並結合葉面噴施0.2% - 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7 - 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 - 3次,以促進果實膨大,提高果實品質。
4. 水分管理:番茄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大,但不耐澇。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一般在晴天上午澆水,每次澆水量以濕透根系分佈層土壤為宜。在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導致植株根系缺氧腐爛。
(四)病蟲害防治
番茄臥倒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
1. 農業防治:通過合理密植、整枝打杈、加強通風透光等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害發生的環境。及時清除田間病株、病葉和雜草,減少病蟲害的滋生和傳播。
2. 物理防治:在田間設置黃板、藍板,誘殺蚜蟲、白粉虱、薊馬等害蟲。利用防蟲網覆蓋種植田,阻止害蟲遷入。
3.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害蟲天敵,如釋放捕食蟎防治紅蜘蛛,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鈴蟲等。也可選用生物農藥,如蘇雲金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進行病蟲害防治。
4. 化學防治:在病蟲害發生嚴重時,合理選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施藥,注意施藥安全間隔期,避免農藥殘留超標。
番茄臥倒種植法通過獨特的生長原理實現了增產,同時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精細的操作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措施。種植戶們在採用這種方法時,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運用各項技術,以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