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吃晚飯可以説明降血糖?提醒:60歲後,晚飯牢記“4不要”
更新于:2025-04-07 22:47:25

早點吃晚飯可以説明降血糖?提醒:60歲後,晚飯牢記“4不要”

62歲的李阿姨,自從在體檢中被查出血糖偏高,每天都憂心忡忡的,她總是擔心這個“不速之客”會影響她的健康,甚至威脅到她的生命。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阿姨聽鄰居老王提起一個偏方:“不吃晚飯能降血糖。”她想,也許這真的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

於是,李阿姨開始了她的“降糖計劃”,剛開始,她覺得這個方法還挺管用的,血糖似乎有所下降。

可是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李阿姨總覺得胃不舒服,晚上睡覺的時候,饑餓感更是讓她翻來覆去睡不著

她開始懷疑:這晚上不吃飯的做法,究竟對不對呢?這種饑餓療法,真的能降血糖嗎?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高血糖問題在中老年群體中越來越普遍,如何通過合理的晚飯安排來降低血糖,成為了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晚飯,真的會影響血糖水準嗎?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吃晚飯呢?

01

北京協和研究:過午不食或能改善血糖

2022年,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團隊在毛一雷教授的帶領下,開展了一項持續5周的臨床試驗。

該研究的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研究中,研究團隊要求參與者在6:00至15:00間隨意進食,之後不再進食直到第二天早晨。

研究發現,這種飲食模式顯著降低了參與者的空腹血糖水準,同時改善了胰島素抵抗、肥胖和炎症狀況

這種飲食習慣還增加了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這對健康同樣有益。

然而,這項研究的對像是健康志願者,並樣本數量相對較少(82人),我們不能簡單將這一研究結果推廣到所有糖尿病患者身上。

此外,不吃晚飯的飲食模式對於血糖控制實際上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對於那些需要穩定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而言。

過度饑餓或飽食都會對胰島β細胞造成壓力,導致其功能減弱,進而引起血糖波動加劇。

歷史觀察也表明,經歷饑荒后的人群,在後來生活改善並飲食過度時,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這種現象可能與胰島β細胞的應激反應有關,說明了適度而規律的飲食對於維持血糖平穩的重要性。

02

改變晚飯時間,血糖就能變好?

根據2022年在《糖尿病護理》雜誌上發佈的研究,科學家們調查了845名18至70歲的西班牙成年人,這些人之前沒有糖尿病的歷史。

研究類比了兩種不同的晚餐時間:一組在睡前四小時進食,另一組在睡前一小時進食。

研究結果顯示,晚餐時間越接近睡覺時間,受試者的胰島素水準越低,血糖水準越高。

具體來說,胰島素的AUC(區域下曲線值)降低了6.7%,而葡萄糖AUC增加了8.3%

這一發現提醒我們,晚餐時間的提前可以有效説明改善血糖控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在睡前至少四小時吃晚餐,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

理想的晚餐時間應該在晚上六點到七點之間,確保食物有足夠的時間被消化吸收,避免睡眠時血糖水平的劇烈波動。

這樣的飲食安排不僅有助於穩定血糖,還可以保證更好的睡眠品質。

03

晚飯怎麼吃合適?60歲後牢記“4不要”

1、不要吃太多

晚餐應該“少而精”,《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晚餐應該適量,不宜過量

因為晚上身體的代謝速度放緩,過多的食物會導致血糖水準升高,增加胰島負擔,長期下來可能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2、不要吃太簡

晚餐雖然不宜過量,但也不能過於簡單,應該包含足夠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適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如果白天的蛋白質攝入不足,晚餐可以適當增加魚、肉類的攝入,同時搭配一定量的蔬菜,保證營養的均衡。

3、不要省功夫

許多老年人可能由於牙齒不好或者消化功能減退,需要更加注意食物的軟硬和烹飪程度。

建議選擇容易消化的食食物,比如瘦肉、魚肉等,並且烹飪時要充分煮熟,以便更好地吸收和消化。

4、不要不講究

吃飯的順序也很重要,建議先吃蔬菜和湯,然後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最後再吃主食。

這樣的順序有助於控制飯量和血糖水準,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合理的晚餐安排對老年人降血糖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也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合理安排晚餐,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吧。

注:本文所涉及人名均為化名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

2025,別刷乳膠漆了!
2025,別刷乳膠漆了!
2025-03-26 0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