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流動的“發展引擎”
更新于:2025-04-07 06:14:46

圖為復興號列車穿行在拉林鐵路上。記者 旦增蘭澤 通訊員 拉巴次仁 攝

四月的藏北草原尚且春寒料峭,平均海拔3100米的林芝河谷已是粉浪翻湧。清晨7時55分,復興號C881次列車從拉薩站緩緩駛出,穿越雪山峽谷,奔向“雪域江南”,邂逅高原最美的春天。

近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舉辦“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實地探訪拉林鐵路如何為雪域高原注入發展新動能。

戰勝“基建禁區”

拉林鐵路位於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東南谷地,地勢起伏跌宕,90%以上的線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集中了強岩爆、風積沙、高地溫、冰碛層等複雜地質災害,施工難度極大,堪稱“基建禁區”。

桑珠嶺隧道施工時岩溫高達89.3℃,建設者成立制冰作業班組24小時製冰降溫作業;

巴玉隧道全長13073米,岩爆段落佔全隧94%,隧址區高差達2300米,最大埋深2080米,創下目前國內埋深最大的鐵路隧道奇跡;

嘎拉山隧道鬆散風積沙土層厚度達40米,鐵路建設者研究出區域防風固沙高端技術……

面對嚴峻的施工條件,鐵路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讓天塹變通途。

拉林鐵路建設打通了47座隧道,總長度216.5公里,占線路總長54%。西藏鐵路建設有限公司運輸部主任嚴俊回憶道:“當時,每公里鐵路背後是2000份地質勘測報告,微震監測技術讓岩爆預警精度提升至釐米級。”

每個隧道都有各自的難題,但建設者經過產學研一體化攻關逐個擊破,為中國鐵路建設積累了多項國家專利,重新標註了中國基建的“高原高度”。嚴俊說:“這條鐵路的技術突破,實現了我國高原鐵路建造技術從‘跟跑’向‘領跑’的跨越。”

牧民增收的“加速器”

2021年6月25日,拉林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實現了復興號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拉林鐵路的開通,不僅將拉薩、山南和林芝三地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串聯起來,更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改善民生福祉的強勁引擎。

拉林鐵路開通至2025年2月,運送旅客369.22萬人次,運送貨物113.78萬噸。

鐵路經濟正成為農牧民增收的“加速器”。

林芝市巴宜區朵當村借力“林芝桃花”品牌效應,通過鐵路帶來的大量遊客,大力發展帳篷營地、文創市集、田園採摘等業態,“鐵路+旅遊”模式讓朵當村文旅產業迎來爆髮式增長。朵當村村民格桑卓嘎說:“這條鐵路不僅是一條交通線,更是各族群眾的‘團結路’和‘致富路’。”

林芝貨場地處巴宜區布久鄉,2021年,貨場運量僅數萬噸;2022年即突破10萬噸;2023年突破20萬噸;2024年突破30萬噸……貨運量的幾何級增長,折射出藏東南地區經濟活力的持續釋放。

隨著與林芝市水泥廠、電網、中大型商超等企業深度合作,林芝貨場已形成輻射林芝七縣區的物流網路。目前,貨場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00多個,九成員工來自本地。

林芝貨場運營後,朵當村就組建了與鐵路配套的汽車運輸隊。汽車運輸隊隊長邊巴一邊對著接貨單,一邊向記者說:“現在雖然忙,但越忙越開心!”

奔向現代化的“希望軌道”

林芝站技術員央宗難忘1998年上學時從米林到拉薩顛簸搭車的7天路程。“如今坐上復興號,車廂整潔寬敞、服務貼心周到,聊會兒天的工夫就到了!”央宗說,現在火車的到來不僅縮短了出行時間且經濟實惠,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出行的安全。

鐵路改變的不僅是群眾的出行方式,還有農特產品的運輸方式。依託高鐵冷鏈專列,西藏特色的農副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等通過鐵路走出高原。山南市加查縣藏雞養殖合作社實現藏雞蛋48小時直達北上廣生鮮超市;加查核桃通過“鐵路+電商”模式銷往全國;林芝市朗縣產的辣椒外運量逐年增長……

拉林鐵路已從一條交通線成長為經濟帶,它縮短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聯通了城鄉夢想,不僅運送著旅客貨物,更承載著鄉親們的致富希望。

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拉林鐵路用鋼軌丈量雪域高原的文明厚度——它不僅是435公里的交通線,更是160萬沿線群眾奔向現代化的“希望軌道”。

成都上市公司+1
成都上市公司+1
2025-03-27 2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