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背誦乘法表也許是值得的,它甚至可以説明你更好地理財。
這是根據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Binghamton University)和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們使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測量人們在完成財務任務(諸如平衡支票簿或找零)時的大腦結構和功能連接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與自動語言檢索相關的腦部區域與個人財務能力呈正相關,這意味著那些練習在學校學到的數學技能的人可能會在一生中都擁有更好的財務管理能力。
該論文的合著者之一、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心理學副教授伊恩·麥克多諾(Ian McDonough)表示:“如果你的大腦中與語言表徵相關的區域擁有更大的腦容量、更高的連接性或能更有效地獲取這些語言表徵,那麼(研究結果表明)你在處理財務任務時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麥克多諾說,當一個人未能記住算術知識——比如二加二等於四——他們便會使用大腦中負責計算的區域,這會增加出錯的可能性。如果一個人在完成財務任務時開始頻繁出錯,這可能是額葉皮質區域萎縮的跡象。
數據強化了終身腦力鍛煉與財務成功之間的聯繫
研究人員發現,較高的家庭收入和財務知識水準是防止個人財務能力因年齡增長而下降的兩大主要因素。但要牢記金融方面的最佳實踐,首要前提是接受教育。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金融知識教育很重要,但在獲得金融知識教育的最佳途徑上,人們的看法卻存在分歧。美國有26個州規定高中必須開設個人理財課程,但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一項廣泛研究表明,數學訓練在提升金融市場參與度、優化投資收益以及加強信貸管理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無論如何,學習理財技能並持續實踐是終身保持大腦健康的關鍵。從更寬泛的角度來看,麥克多諾認為,進行腦力鍛煉有助於保持大腦敏銳,最終可能提升理財能力。
他說:“挑戰你的大腦,去嘗試一些相對陌生的事物,或是進行一些需要付出較多努力的活動,這樣有助於保持大腦敏銳。”
他說,看紀錄片或聽古典音樂比什麼都不做要好,關鍵在於保持大腦活躍並進行具有挑戰性的腦力活動。例如,學習縫被子或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的方法,這些都是能刺激大腦的活動。麥克多諾補充說,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鍛煉和良好的飲食也很重要。
將技術用於個人理財的意外影響
儘管諸如自動編製預算和支出跟蹤等新技術可能有助於個人理財,但麥克多諾指出,這些新技術並不總是對大腦健康有益。
他說:“如今存在大量認知卸載的情況,即我們依賴於其他事物來完成所有的認知工作。總體而言,這或許並不總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我們就沒有與數位打交道,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也沒有對其進行處理。”
例如,雖然較為富有的人可能會藉助技術來處理更為複雜的計算問題,但對普通民眾而言,鍛煉自己的理財技能仍然很重要。
麥克多納說:"用進廢退。你越是迴避那些費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越是不努力保持頭腦敏銳,那麼你的思維就可能變得遲鈍。”
研究稱,由於個人理財能力的下降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因此對其行為進行監控很重要,尤其是在老年人每年因金融欺詐損失近30億美元的情況下。
麥克多諾說:“過度依賴技術可能會掩蓋真正發生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無論年齡大小,都要投入時間去平衡預算,這不僅能讓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心,還能確保你在未來的歲月里能夠熟練地做到這一點。(財富中文網)
譯者:中慧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