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記 | 倫敦老建築
更新于:2025-04-06 01:14:13

清晨醒來,拉開酒店房間窗簾。窗簾一面是咖色英國呢絨,另一面是防光簾,沉重、厚實,拉開它著實費了力氣。窗戶玻璃模糊不清,滿滿的水氣,說明房間內外溫差相當大。十月的第一個清晨,倫敦已是初冬。

過了一會兒,窗戶清晰了。能清楚地看到對面的老房子,應該是位於建築頂樓的一個辦公大通間,一面牆全換成了透明大玻璃。現代風的大塊玻璃與老建築的磚石肌理形成鮮明對比,有風格有氣質。裡面亮著燈,辦公室排列整齊,好幾棵高大的綠植星羅其中。後來知道,這是一家相當有名氣的律師事務所。這座建築在我們住的酒店對面,外牆是斑駁的紅磚,頂部有各種改建、修補痕跡,歷史的不斷疊加增加了建築的質樸厚重感。

我們住的酒店也是一幢上百年的老建築,小小的窄門,內部威嚴隱秘,裡面有迷宮般的內庭、甬道和迴廊。回房間繞來繞去的走廊,總讓我想起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似乎下一分鐘就會走出一個魔法師。在酒店外牆,有一排燈,據說最早時候用沼氣,現在用的是天然氣,玻璃罩內火光在夜風中忽明忽暗 。煤氣燈有兩百多年歷史,因為維護和運營成本高昂,倫敦政府早就有意用電燈取代,但遭到了市民和古跡愛好者的反對,於是煤氣燈在部分地區保留了下來,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

在倫敦,很多公司的辦公室就在上百年的老建築里。這些建築外牆大多是紅磚瓦,樓頂排列著上百年的老煙囪。十八、十九世紀的倫敦,很多孤兒簽了賣身契被送給煙囪清掃工當學徒,就是“煙囪男孩”。煙道窄小,只有小孩的身體才能爬進去清掃。狄更斯寫的《霧都孤兒》中,主角奧利弗就差點被賣給一名煙囪清掃工。後來,在一本書裡讀到,因為身體常年裸露在煙塵里又不能及時清洗,很多煙囪男孩小小年紀就得了“煙囪清掃工人癌”。

時代過去了,煙囪停用了,歷史卻無法讓人忘卻。現在的老建築外觀依然古老,建築內部裝修卻非常現代、實用。“舊瓶裝新酒”,應該是倫敦老建築的常態。的確,改造和利用,是保護老建築最好的方式。行走在倫敦街頭,時不時就會遇到圍擋和腳手架,抬頭一看,便會發現原來是老房子正在維修。

倫敦的紅磚老建築總是讓人驚豔,它們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彷彿驕傲的巨人。這些巨人承載著記憶與情懷,正符合英國人保守的性格。旅途中結識了1998年就到英國的付先生,他說,英國人非常愛老房子,一是老房子大都位於較好的市區位置,二是老房子都承載了歷史,很符合英國人懷舊的心理。然而,老房子的裝修和維護費用非常昂貴。所以,老房子只能是富人的心頭好。

在位於道蒂街的狄更斯故居前,我有些困惑。狄更斯小時候在貧民區長大,眼前的房子看起來很不錯呀。看了簡介,的確,這就是狄更斯出生和長大的地方。這幢樓,現在已不再是民居,而是辦公用房。可見,英國的老房子建造和維護品質都相當好。並且,時代更迭,現在的道蒂街離倫敦最著名的金融區僅僅隔了一個街區,也屬於倫敦一區。

若將今天的倫敦地圖與狄更斯時代相比,倫敦有個百年未變的城市框架,內核卻一直在變。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