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片名來看,《陽光照耀青春裡》有點文藝范兒了,但看看陣容就知道這片子沒有這麼簡單,監製饒曉志,從話劇舞臺走向銀幕,締造了《無名之輩》《萬里征途》等爆款電影,主演肖央,影壇的中流砥柱,現如今的百億男演員,還有以演技著稱的陳明昊、蔣奇明、“文藝女神”春夏。
文藝+喜劇,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陽光照耀青春裡》很容易讓人想起饒曉志的經典話劇《你好,瘋子》,七個互不認識的正常人莫名奇妙被關進了瘋人院,為了逃脫只能不斷證明自己不是瘋子,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光怪陸離的荒唐事。
這部話劇在2016年被搬上銀幕,這是饒曉志第一次當導演,無論是製作規模還是創作經驗都很不足,導致這部作品品質差強人意,也許為了彌補當年的遺憾,饒曉志才如此看重《陽光照耀青春裡》這部電影。
這部講述瘋子的故事,一開始卻非常現實,肖央飾演的何立為是一個程式師,和無數社畜一樣,每日承受著老闆的打壓和996的工作壓力,熬禿頭做的遊戲“丟手絹”卻被山寨品吊打,何立為徹底破防,在老闆面前來了一出整頓職場。
這一段在電影裡看的很解氣,相信會讓所有社畜感慨:這不就是我每天想幹不敢幹的事?何立為以為他發瘋最多丟個工作,沒想到,老闆卻直接以性格有缺陷的理由把他送進了“青春裡”康復醫院。
誤入"瘋人院"的何立為開啟高能日常,在裡面一待就是十幾年。
我們也跟隨何立為的視角走進了這個藏龍卧虎的康復醫院,這裡面的病人有被考試整發瘋的學霸、有人拿收音機召喚外星人,還有人故意坑隊友誰挨上他就倒楣,最絕的是春夏飾演的“樹精少女”,日常蕩秋千+年度自殺KPI沖榜,每年自殺好幾次就是死不了,把精神病院住出了仙女秘境既視感。
最讓人捧腹大笑的是何立為的越獄,找一個“病友”一起出逃,結果翻牆現場秒變“塑膠兄弟互坑現場”,這傢伙翻臉不認人,自己出逃結果把何立為坑了,自詡為正常人的何立為遭遇到了這波“病友”整的處處碰壁。
而在這個過程中,何立為覺察出了自己的異樣,他腦海中始終有另一個人——駱駝,與他是朝夕相處的朋友,更將他引向更極端的方向。
這是典型的“人格分裂”的癥狀,電影如何戰勝內心的魔鬼,不被憤怒沖昏了頭腦,自詡為正常人的何立為逐漸發掘自己“非正常”的一面,他也接納了康復院裡的“病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他們爭取權益,一起打遊戲、一起蹦迪、一起吃爆米花,他也逐漸愛上了那個住在樹上的姑娘,春春。
《陽光照耀青春裡》是一部充滿浪漫氣息的作品,春春的形象很讓人聯想到卡爾維諾的經典名著《樹上的男爵》,春春患有精神疾病,卻又比真誠人更為純真的心,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吸引著何立為,何立為也開始接納這個“不正常”的自己。
二人的浪漫愛情又讓影片增添了魔幻色彩,春春肚子難受,像太陽一樣燒著,何立為卻將倒映著月亮的水讓她飲下,“把太陽換成月亮”。拉著手穿行於康復病院,打開門就進入了原始叢林,身旁多了各種動物和七個小矮人當電燈泡。
電影有讓人飆淚的一場戲,主任斥責何立為和春春兩人拉手搞物件,春春卻懟回去“拉個手就能毀掉醫院嗎?那要是擁抱嗎?”,然後她給每一位病人一個大大的擁抱。的確,正常人互相拉手、擁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那為何精神病人就不行?就理應被管理嗎?
這也是《陽光照耀青春裡》最可貴的地方,電影中展現了正常人“非正常”的一面,也展現了精神病人“正常”的一面,就像何立為,是一個被壓抑的社畜,被老闆誣陷進了精神病院,那麼在現實中無數的打工人,難道都心理健康嗎?恰是每個困在系統里的現代人可能遭遇的命運寓言。
何立為最後與“病友”站在一起,在外人看來他們是一群精神病,但誰說精神病人不能打官司,不能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當時何立為被老闆關到了精神病院,他要贏回作為正常人的一切。
《陽光照耀青春裡》由此抵達了一個更廣闊的議題,有著寶貴的社會價值與人文關懷。何立為從精神病院突圍走向法庭的抗爭之路,恰是中國法治文明進程的縮影。
2013年我國頒布了《精神衛生法》,精神病人也擁有法定的人權。影片中何立為的原型在當年被稱為“精神衛生法第一案”,也正是由於無數個“何立為”的抗爭,才防止了類似“被精神病”現象的發生。
從普通人成為精神病,再通過法律討回正常人的身份,《陽光照耀青春裡》並不是一個廉價的煽情故事,而是設身處地的代入了精神病人的視角,用喜劇的方式看待他們的生活,正如《你好,瘋子》裡那句經典臺詞“我不是瘋子,我只是比你們更清醒。”
那些被診斷為"異常"的靈魂,應該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