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遊客迷上了中國“生態游”(外國遊客感受“中國之美”)
更新于:2025-04-05 17:33:04

本報記者 楊文明 王欣悅 董澤揚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5日 第 02 版)

在雲南紅河看哈尼梯田詩意畫卷,在重慶巫山觀一江碧水映青山,在海南五指山享受天然氧吧……近年來,不少外國遊客迷上了中國“生態游”。中國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讓外國遊客印象深刻。

雲南紅河——

“灌滿水的梯田彷彿一面巨大的‘天空之鏡’”

清風拂過,雲開霧散,位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陽哈尼梯田漸漸露出真容。

“哇,太壯觀了!”望著眼前氣勢磅礴、波光粼粼的梯田,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薇薇安夫婦不禁讚歎。

薇薇安是一名旅行愛好者,鍾情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一次,她偶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哈尼梯田的圖片,便被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趁著哈尼梯田春季灌水期,薇薇安夫婦專程從澳大利亞飛至中國雲南元陽,只為一睹這片被譽為“大地雕塑”的世界文化遺產。在為期3天的行程裡,他們遊覽了元陽縣的壩達、老虎嘴、大瓦遮等梯田景區。

1993年,法國人揚·拉瑪在雲南元陽拍攝了風光紀錄片《山嶺的雕塑家》,該片在世界40多個國家放映,讓哈尼梯田走進世界上更多人的視野。2013年,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從15度的緩坡到75度的峭壁,每片山坡上都布滿了形狀各異的梯田。“灌滿水的梯田彷彿一面巨大的‘天空之鏡’,這裡是攝影愛好者的絕佳目的地。”英國遊客李·巴瑞特說。

元陽有一首世代相傳的古歌:“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樹木……”一條條溝渠從山頂的觀音山向下,一路串起森林、村寨和梯田,構成了元陽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態系統。“這裡的生態系統太神奇了,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聽完古歌背後的故事,薇薇安感慨道。

除了壯美的梯田風光,哈尼族古村落淳樸的民風也讓薇薇安印象深刻。來到阿者科村,打卡茅草頂、黃土牆的哈尼族傳統蘑菇房;走進當地農戶家,品嘗哈尼蘸水雞、梯田魚;坐在村落古樹下,與哈尼族民眾共唱哈尼古歌,體驗哈尼族傳統編製技藝……“哈尼族人熱情好客,雖然語言交流不暢,但他們臉上真誠的笑容讓人感動。在這裡,我們感受到最純粹的鄉村生活。”薇薇安說。

巴瑞特用他新學的中文成語“詩情畫意”來形容哈尼梯田,“這裡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生生不息‘雕刻’的山水田園風光,是展示哈尼族文化和農耕文明的重要視窗。”

重慶巫山——

“我要將這震撼的景色分享給我的朋友們”

清晨,紅日初升,長江巫峽段薄霧將散。

遊船甲板上,近40名來自澳大利亞、德國、菲律賓等國的遊客正倚著欄杆,期待一場山水邂逅。

其中有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名叫埃裡森,是美國地質學者。35年前,埃裡森曾探訪過巫山,如今因為中國進一步擴大免簽國家範圍、優化免簽政策,他有機會故地重遊。

“巫山的故事,要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鐫刻在渡口之上的詩句說起。”遊船甲板上,重慶巫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的英語導遊趙培清向遊客們講述巫山的故事。

一江碧水映巫山。當遊船駛入小三峽龍門峽口,遊客們紛紛舉起手機——鏡頭裡,山巒夾峙著一江碧水,遊船緩緩前進,山的倒影隨碧波搖蕩。

加拿大遊客西拉直接俯下身子,把手浸入江水感受這份清涼,她對著視頻電話中的朋友們說:“我相信你們從來沒見過這麼清澈的江水,我也是第一次!”

在巫山三峽龍脊徒步游觀景台,埃裡森駐足俯瞰。這條徒步路線沿著山脊的古道向上攀登,眺巫峽,瞰江水,將三峽庫區腹地的美景盡收眼底。35年過去,從當初的石山荒山、江水渾濁,到如今的翠綠綿延、碧波蕩漾,埃裡森連連稱讚長江巫峽段的生態治理成果,也好奇這場“生態蝶變”背後的原因。

見過了巴霧峽的怪石嶙峋,船行至滴翠峽,20公里長的峽谷幽深秀麗,不時有猴群在兩岸樹林中穿梭,引起遊客們陣陣驚呼。埃裡森請人幫他拍下與家人共用山水美景的合照。這次一家12人的中國行,巫山的綠水青山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守護這抹綠色,重慶市巫山縣堅持“三水共治”,近年來累計清理整改小水電67座,整治長江入河排汙口71個,完成石漠化治理121.95萬畝,讓“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意重回現實。

返回的路上,埃裡森撫摸著手裡中英雙語的風光畫冊——他在遊客中心一次性購買了3本。畫冊裡,巫山十二峰群峰競秀、絕壁連綿,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被一一記錄。“我要將這震撼的景色分享給我的朋友們。”埃裡森說。

“這裡的山水會說話。”結束行程前,澳大利亞遊客羅伯特感慨。巫山雲雨、萬重青山……詩詞中的巫山常被翻譯給外國遊客。這些流傳千古的絮語,是這片山水送給世界的雋永詩意。

海南五指山——

“美麗的景色值得讓更多人看見”

4月的五指山,氣溫漸高。下午,陽光穿過樹冠灑落地面,留下光影點點。

“我對這裡的初印象,就是好空氣、好景色。”來自義大利的榮茉莉說道,“因為呼吸道敏感,我可是‘行走的空氣品質監測儀’,這座藏在熱帶雨林中的山城讓我感到非常舒適。”

榮茉莉是一名自媒體創作者,熱愛自然的她常同網友分享自己在全球各地的旅行動態。得益於持續優化的簽證政策,榮茉莉制定了“綠色中國游”攻略,因為對熱帶雨林情有獨鍾,她選定五指山市為目的地之一。

苔蘚蔓延,滿眼皆綠,駐足可聽鳥鳴聲聲。在與通什河相鄰的康養基地內,榮茉莉和母親喝著植物茶飲,分享旅遊收穫。“這裡有好吃的熱帶水果和清補涼,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景致。”豐富的感官體驗讓榮茉莉想要繼續深入“尋寶”。榮茉莉的母親曾於上世紀80年代到中國旅行,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令她感覺“他鄉似故鄉”。

為了讓入境遊客能更好地探秘雨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推出生態旅遊線路。該線路從五指山通什鎮出發,串起紅峽谷文化旅遊風景區、方諾寨景區、五指山水滿河熱帶雨林風景區、五指山生態旅遊景區及毛納村旅遊景區等適合遊客全年觀光旅遊的5個景區。

在紅峽谷,水流奔湧、浪花飛濺,外國遊客登上皮划艇,體驗漂流的激情與活力;在方諾寨,綠意掩映中,多種主題的雨林民宿、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讓這裡成為康養旅遊的好去處……動靜之間,外國遊客可充分領略熱帶雨林的多樣魅力。

“這裡的一切和健康息息相關,美麗的景色值得讓更多人看見。”一名特殊的入境“遊客”——聯合國旅遊組織秘書長特別顧問胡安說。不久前,他在五指山市受聘為“海南旅遊全球推廣大使”。

既享清新空氣,又觀人文氣息。正值海南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榮茉莉和朋友們拿著“雨林之城藏寶圖”,參與到大型實景劇本秀中。對照著摩斯密碼表,同行的法國攝影師吉米思索長久;來到“雨林供銷社”,母親和榮茉莉講起當年的中國之行……在五指山的城市地標搜集信物、蓋章打卡,一行人尋到的寶藏不只是小禮品,還有探訪小城的寶貴回憶。

香樟樹與桃花心木相伴的三月三大道上,一場頗具民族特色的巡遊正在進行,節奏歡快的竹竿舞令眾人躍躍欲試;夜幕降臨,細雨綿綿,“三月三”活動上的黎錦時裝走秀讓一行人聯想到法國巴黎與義大利米蘭的時裝周。“這裡的人文風俗和生態環境一樣得到了很好保護。把生態和文明聯繫起來,把與自然相關的生活方式傳承下去,才能讓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榮茉莉和朋友們聊著,歌聲與歡笑久久回蕩。

(張豔、方婷參與採寫)

筆下柳 畫中春
筆下柳 畫中春
2025-04-06 07:06:25
東坡的清明
東坡的清明
2025-04-06 07:06:42
悠悠秋千 蕩越古今
悠悠秋千 蕩越古今
2025-04-06 07: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