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還在追《棋士》。
最新幾集裡,王寶強飾演的崔業,逐漸露出了他兇狠的樣子。
指責夏生時面目猙獰。
預告里炸車時的囂張。
但要我說,這還不是最狠的王寶強。
事實上,上一篇文章發佈時,就有不少盆友留言,提到了一個角色:
封於修。
這個角色來自於一部 11 年前的電影,《一個人的武林》。
這是王寶強演過的最狠的角色。
也是王寶強出演的電影裡,爭議最大的一部。
封於修到底有何魔力,被一再提起?
那麼今天。
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既決高下,也決生死”的武癡。
誰是封於修?
封於修是個反派。
在香港電影的歷史上,你很容易見到這樣的反派,他面目兇狠,舉止暴戾,仗著無人能敵的身手(權力),在江湖上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就像《監獄風雲》里的張耀揚。
或者《古惑仔》里的吳鎮宇。
秉持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讓銀幕下的觀眾恨得牙癢癢。
電影裡,封於修出現的第一場戲,便是“踢館”。
踢一個藝術家的館。
這位藝術家原本是個腿法高手,退隱許多年了,如今一門心思撲在雕塑上,換言之,功夫恐怕生疏了許多。
可封於修不管。
趁著月黑風高,已經是藝術家的腿王忙碌了一整天之後,他直接上門叫陣——
我們既分高下
也決生死
為了體現封於修的不講道理,這裡還安排了一個小細節。
腿王不願比試。
封於修於是一腳踩壞了他的雕塑,直接激怒對方。
現在能打了吧
結果呢?
腿王一頓強攻,譚腿掃得虎虎生風,所向披靡。
而封於修只是躲。
他在等。
要知道一個長久持續練武的人,很容易在一通剛烈無比爆發后就會迎來體力的衰退,那轉瞬即逝的“慢半拍”,才真正要命。
果然,這個時機到了。
一個閃躲不及,腿王被抓住了漏洞。
封於修反攻。
力量壓制。
隨後反身一腳,了卻了一代腿王的性命。
這段打戲其實很能體現封於修的性格。
他認為功夫是殺人技,而不是花拳繡腿,所以他的動作往往招招致命,要多狠有多狠。
但同時,他又不是莽夫。
他懂得找準時機,利用別人的弱點,以求達到一招斃命的目的。
兇狠與陰鵡並存。
而後面的幾場比武(殺人)同樣如此。
對擒拿王——
他抓住機會,直接把對方的手扭成了麻花。
然後扔下樓。
對兵器王——
他二話不說先捅人。
並且在對方處處留情的情況下,毫不猶豫下死手。
而和甄子丹飾演的角色決鬥呢?
前腳拜服。
後腳就把人拖到車底。
如果說,之前之後王寶強飾演的那些殺人者的角色,都有著王寶強自身淳樸的影子的話——
比如《天註定》里的三兒,冷漠,冷酷,但表面上是王寶強式的淳樸。
比如《棋士》裡的崔業,儼然是一個正常人版本的樹先生。
那麼。
《一個人的武林》裡的封於修,則是一個與王寶強本人反差最大的角色。
他就像年輕版的歐陽鋒。
只有暴戾。
沒有人性。
為什麼是封於修?
我上一次看《一個人的武林》,還是在電影上映之前,一個小規模的提前場。
老實說,那次的觀感其實並不好。
彼時甄子丹趙文卓事件剛剛過去沒多久,那部《特殊身份》又爛得不行,所以到了《一個人的武林》,大多數人還是會把目光放在甄子丹身上。
他是這部戲的主角。
可是呢,偏偏這部戲的文戲又不太行,導致影片上映時,口碑極差,票房也一般。
連導演陳德森,都暗戳戳地說甄子丹不配合什麼的。
可是十年後。
讓人意外的是,所有記得《一個人的武林》的人,似乎都不再關心甄子丹這個主角,甚至很多人都不記得他的角色名,反而念念不忘王寶強的這個配角。
為什麼?
因為當一部長處和短處都很明顯的電影,剛剛面世時,我們總能輕易看到那些短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關注點,往往會轉移到長處方面。
沒錯,王寶強就是這部電影的長處。
這次當我再次回看《一個人的武林》時,發現當年或許遺漏掉了一個重要的資訊——
封於修其實是個精神病人。
這在影片里有一個短暫的交代。
那是員警搜證。
明明白白地提到了,封於修來香港之前,曾經去過精神病院。
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上。
我們能明白王寶強的表演,為何瘋瘋癲癲的原因——
他是一個喜怒都外化的人。
頭腦一根勁,藏不了太多事,更無法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
於是只知道打。
也似乎理解了這個片名的所指——
所謂“一個人的武林”,或許指的不只是現代商業社會裡武林的式微(只有封於修一個人在乎武林這個詞,隱喻著傳統武行的不被重視)。
也是封於修內心的孤獨世界。
“武林”早就不存在了。
封於修改變不了。
於是,他只能在內心創造出一個依然存活的武林世界,以此來掩藏自己的悲傷。
他必須相信這個“武林”依然存在。
這種執念,是他繼續活下去的目標,和唯一動力。
是的。
現實世界對於封於修來說,太殘酷了。
他本是河北人,16 歲來香港投奔外婆,於是外婆去世后,他便只有妻子。
可是,妻子得了癌症,他無能為力。
在佛山治不好。
來香港也治不好。
眼看著曾經青春靚麗的妻子,幾乎掉光了頭髮,也一步步毫無挽回地走向死亡的邊緣。
他只能靠“執念”來擺脫現實。
於是他比武,丟下的是一個古老的,前朝的標記:堂前燕。
於是他嚴格按照“先練拳,次練腿,后擒拿,用兵器”的練功順序來挑戰對手。
更是因此。
在妻子受到病痛的折磨,無法忍受的時候,他親手幫其解脫。
現實世界他無力承受。
唯有在一條偏執的道路上,頭也不回地走下去。
贏,成為唯一目的。
所以,就像前面說的,你還認為這是與王寶強反差最大的角色嗎?
我倒是覺得,王寶強所有備受讚譽的角色,都是如此。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許三多。
樹先生。
崔業。
等等等等。
全是封於修
說起來,這是王寶強與生俱來的性格特點。
也是我們喜歡他的原因。
這裡便不得不提到一個故事,來自他 2008 年的那本書,《向前進》。
那是王寶強還是群演的時候。
他第一次做武替,拍攝一部叫做《巴士警探》的劇。
需要從樓梯上摔下來。
於是一喊開機,他立刻從兩米多高的梯子上摔下,砰的一聲,摔倒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水泥地上。
疼得腦袋嗡嗡響。
結果呢?
導演不滿意,需要重來,他又再次摔下,如此接二連三,摔得手上全是血,拍了許多條。
是的,他不像別的演員一樣,用“假摔”來完成動作。
他是實打實的摔。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哪怕回去躺下,身體依然疼痛。
而第二天,依然如此。
他要拍一場扭打的戲,被人扣住手腕,摔得眼眶烏青,半邊臉都腫了起來。
躺在出租屋裡,動彈不得。
他沒機會學假摔嗎?
也許有。
不過我更傾向於,他認為實打實的真摔,能讓拍攝更有效果,也能賺到更多的錢(每天 50 塊)。
因為他摔完導演會對他說,“演得不錯,很真實。”
因為等他修養一周後回到片場,他開始有了名字——
“許多穴頭都知道了,有個替身叫王寶強,不怕死,別人假摔,他真摔。所以,我的活兒也就多了起來。”
當然你可以說他實誠,一根筋。
但這恰恰是王寶強的“絕活”。
他總是錨定了一件事,就一個勁地去做,別的不做他想,他需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眼看著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後頭也不回地闖過去。
就像當年獨自一人去少林。
身無分文去北京。
這樣的態度,才真正成就了他。
也形成了他個人氣質中,那種讓人相信的執拗。
就像《一個人的武林》。
你猜一個香港導演,為什麼會想到找一個內地的喜劇演員演反派?
只是因為很多年前,《天下無賊》香港首映,當王寶強見到導演時,二話不說,原地給他表演了個一字馬。
差不多就是這個動作
非但嚇到了導演。
連旁邊的侍應生都嚇得目瞪口呆。
這樣直來直去,毫無雜念的狀態,讓導演在十年之後,看到封於修這樣的角色時,突然便想到了王寶強。
或許也正是如此,你會發現,幾乎王寶強的每一個出彩的角色,其實都是他自己。
都有著一股軸勁。
不管是《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還是《一個人的武林》裡的封於修,甚至《棋士》裡的崔業,都是那種不達目的不甘休的人。
他們骨子裡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而一旦王寶強飾演這樣和自我氣質吻合的角色,哪怕劇本再平庸(比如《棋士》),甚至很爛(比如《一個人的武林》),他都能吸引不少觀眾看下去。
因為人們看的往往是王寶強本身。
是他的個人氣質,讓那些可有可無的角色,多出了一股生命力。
所以沒錯。
於我而言,“封於修”的翻紅,也許並不在於王寶強演的有多好。
而在於這個角色身上有著野蠻生長的生命力。
他狠,同時也癡。
而這,於當下的內娛,確實是很少見了。
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封於修”。
但或多或少。
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也許也會希望,自己能如封於修一般,不管不顧,橫衝直撞。
哪怕砸碎這個世界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