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蔬菜被多次曝光,經常吃不僅傷脾胃,還會致癌?為你講清楚
更新于:2025-04-05 03:23:55

人們一提到蔬菜,總是聯想到“健康”兩個字,好像吃了蔬菜,就立刻能成為養生達人,氣色紅潤,長命百歲。

但事情往往沒那麼簡單。什麼東西多了都不好,哪怕是蔬菜!尤其那幾種頻頻被曝光的蔬菜,它們的名聲已經壞得差不多了,但人們依舊對它們“又愛又恨”。

有人說它們傷脾胃,有人說吃多了致癌,真的是這樣嗎?

你可能想問了,怎麼連蔬菜也能“致癌”呢?那些綠油油的菜不都是健康的代表嗎?確實如此。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吃法”。

再好的食物,錯了吃法,就好比養了一隻哈士奇——本來聰明又可愛,最後非要拆家。

首先說脾胃這件事。 中國人喜歡把所有消化問題都歸結於“脾胃不好”。可是,蔬菜傷脾胃的原因,基本都是因為蔬菜本身“寒涼”,加上吃法不對。

比如,很多人喜歡吃生菜沙拉,一大盤直接上桌,涼涼爽爽,一口下肚,胃就開始打鼓:這是什麼?

脾胃最怕的就是寒涼食物,特別是脾胃本來就虛弱的人,吃得太生冷,胃部容易罷工,消化不良、腹瀉、胃痛接踵而至。

所以,那些被曝光的“傷脾胃”的蔬菜,多半是因為它們沒有經過正確處理,直接“寒氣逼人”地進了胃。

那麼致癌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其實,這要從一個名詞說起:硝酸鹽

硝酸鹽本身是無害的,甚至天然存在於土壤中,植物吸收后儲存在莖葉裡。但問題在於,硝酸鹽容易在人體內轉化為亞硝酸鹽,而後者卻是個臭名昭著的東西。

亞硝酸鹽如果和蛋白質中的胺類物質結合,就可能形成一種亞硝胺,而亞硝胺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它很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比如,大白菜、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它們中硝酸鹽含量偏高。

倘若這些蔬菜儲存不當,如放置過久,在細菌作用下,硝酸鹽就更易轉化為亞硝酸鹽。再加上烹飪不當,比如反覆加熱、Kuni (國),這些物質含量就可能增加。

不過,說到這裡,大夥也別急著扔菜刀。因為事實是,蔬菜致癌的風險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供的數據,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是有益無害的。

而且,亞硝胺的形成還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儲存條件、烹飪方式等。如果你吃的是新鮮蔬菜,而且烹飪方法正確,那它們的致癌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鍋到底是誰的? 還是儲存和烹飪的方式。再好的蔬菜,放久了或亂煮一通,都會變得“有毒”。

還有一些人說,吃太多綠葉蔬菜會導致身體“缺鈣”,這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還真有點道理。這背後“作妖”的其實是草酸

草酸是很多綠葉蔬菜的“標配”,比如菠菜、莧菜、茭白等等。這些蔬菜中的草酸會和人體中的鈣結合,形成一種草酸鈣,這種物質不僅人體難以吸收,還會影響鈣的正常攝入。

因此,有些長期依賴綠葉蔬菜的“素食主義者”,在沒有補充足夠蛋白質和鈣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會出現鈣質流失的問題。

但這並不是說不能吃綠葉蔬菜了。畢竟,草酸的影響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降低的,比如焯水。綠葉蔬菜焯水以後,草酸的含量能有效降低50%-70%。

此外,還要記住:飲食多樣化,不要單靠某一種蔬菜填飽肚子。

當然,還有一些報導喜歡說蔬菜“農藥殘留多”,讓人看了不寒而慄。事實上,農藥殘留確實存在,但絕大部分都在安全範圍內

中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對蔬菜中的農藥殘留有嚴格的限量標準。只要蔬菜的農殘符合標準,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更何況,現代科學也為大家提供了很多去除農殘的好方法,比如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再浸泡10分鐘,最後再清洗一遍,農殘的去除率就能達到90%以上。

而對於一些農殘含量較高的蔬菜,比如芹菜、韭菜等,也可以通過去皮或者焯水的方式降低風險。

所以,那些聽說“蔬菜致癌”的人,可能忽略了一點:蔬菜吃之前洗乾淨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麻煩先解決這個問題再來談健康吧。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開始懷疑人生了:既然這些蔬菜吃多了這麼麻煩,那到底吃什麼菜才健康?答案其實很簡單,“多樣化、均衡、不過量”,才是吃蔬菜的終極真理。

人們總喜歡追求“最佳”或者“最健康”的食物,但其實,每一種蔬菜都有它的優缺點。

綠葉菜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但草酸多;根莖類蔬菜富含澱粉,但升糖指數高;十字花科蔬菜能抗氧化,但也可能影響碘的吸收。

要想吃得健康,就不能一味偏愛某一種蔬菜,而是要種類多樣、顏色豐富。

比如,可以遵循“彩虹原則”:紅色的番茄、黃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菠菜、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菜花,這樣不僅營養均衡,還能避免單一蔬菜吃多了可能帶來的風險。

此外,蔬菜的烹飪方式也很關鍵。大多數蔬菜不適合長時間煮煮煮,蒸、炒、焯水是最好的烹飪方式。新鮮蔬菜當天吃,別存放太久。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玫瑰]

資料參考:

[1]楊志俊.蔬菜怎麼吃更科學[J].中國檢驗檢疫,2009,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