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斯克靠譜!中國計劃2030年帶回火星樣本,2038開建火星科研站
更新于:2025-04-04 12:07:04

馬斯克總是嚷嚷著幾年之後就要去火星,稱要將火星建設成人類的新家園,要送上萬人去火星,要在火星上建立城市。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火星夢是一個都沒實現!不僅如此,就連美國和歐洲聯合進行的火星採樣任務也推遲了,預計到2035年左右才能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

人類文明的未來確實在星辰大海,但重返月球都沒實現,就要去火星建城市,純粹忽悠人!相較於馬斯克過於膨脹甚至不切實際的火星夢,我國在火星探索方面就比較務實。

繼2021年天問一號著陸器順利降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我國的下一次火星探索任務——天問3號採樣返回任務,已經確定要在2028年前後發射,目前正在招募國際科學載荷。屆時,我國將通過兩發火箭將天問3號探測器的組合體送往火星,然後實施火星採樣任務。

在實施火星採樣任務之前,我要先去探索小行星。目前天問2號小行星採樣任務即將於今年上半年擇機發射,該任務一箭雙雕,不僅要實現近地小行星採樣返回,還要順路前往小行星帶探測彗星。

火星採樣完成後,我國科學家還計劃於2038年前後發射航太器到火星表面,搭建火星科研站。這種科研站應該就是類似於初期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屬於完全無人的類型,靠發射到火星軌道及表面的各種儀器設備(比如火星車、著陸器)自動化運行。至於我國的載人登陸火星夢想,恐怕要等到2040年前後才有可能實現。

根據我國最新的深空探測規劃和設想,天問4號木星系探測專案也已經獲批,該任務探測器計劃於2029年前後發射。在這一任務過程中,探測器要先飛掠金星,借助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前往木星,最終於2035年前後抵達木星;在環繞木星探測期間,還將著重對木衛四進行探測,並向木衛四表面發射撞擊器。木衛四是木星第二大衛星,太陽系第三大衛星,並且還是太陽系中最古老、表面隕石坑最多的天體。

按照此前的設想,天問4號任務還將攜帶一個子探測器,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前往天王星,於2045年對天王星進行飛掠探測。不過在2025年3月公佈的最新規劃中似乎並沒有提及這一任務,可能是被取消了吧。

我國科學家還設想,要在2030年代發射金星和海王星探測器,以及前面提到的建設火星科研站。這幾大任務雖然還沒有獲批,但我國科學家已經對其進行了深入的論證和研究,實施只是遲早的事。

其中金星探測器計劃2033年前後發射,計劃利用飛行器對金星大氣進行採樣返回,以便研究金星獨特的大氣環境。金星是太陽系四大岩石行星中大氣層最為稠密的星球,同時也因恐怖的溫室效應,成為太陽系表面平均溫度最高的行星,平均溫度高達460℃,宛如地獄。

而海王星探測器計劃於2039年前後發射,探測器將搭載核電池,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前往海王星,探測器最終抵達海王星的時間預計在2050年左右了。抵達海王星後,將對該行星進行環繞探測,以及釋放大氣進入器對海王星大氣內部進行探索。此外,還將對海衛一進行穿透探測。海衛一是海王星最大的衛星,同時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沿逆行方向環繞行星運行的大衛星。其表面溫度極低,約為-235℃。

相較於發射探測器進行簡單飛掠或者環繞探測,我國的這些深空探測任務相對來說都很複雜,目標都很巨集大,往往一次任務要實現多個重大科學目標,沒有深厚的技術底蘊根本實現不了。例如天問1號任務,讓我國一次便成功實現了火星探測的繞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