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馬飄/文 投資有一個悖論:最受追捧的創新賽道往往埋藏著最危險的共識陷阱。以至很多投資人始終癡迷於在認知泡沫中尋找逆向思維的藝術——試圖成為率先預言行業崩塌的“末日先知”。
知名投資人朱嘯虎的言論並不是一個例外,其近日退出人形機器人項目的言論引發了諸多討論。他給出的理由是:看不到商業化路徑,共識又高度聚焦,一般就是退出的時候了;現在共識度高度集中,是有退出機會的。
這樣的言論短期看往往會備受嘲諷,然後又會獲得某種遲來的歷史正確性。創業創新九死一生,強調泡沫破滅、價值崩塌,看上去有更大概率能證明一個人的洞察力。就像過去10年,喊空房地產的人並未能阻止行業的繁榮,但無礙其預測的兌現:如今房地產行業遭遇重創。
只是這種預言的兌現,難言有什麼價值。長期預測近乎神話,當人工智慧演算法、量子計算、腦科學並行反覆運算突破時,任何一條技術路線的勝利都可能顛覆既有商業圖景。這些技術路線就好比同時發射的煙花,你剛覺得某個方向已經穩贏了,突然另一個方向炸出更亮的火花,直接改寫整片夜空。
朱嘯虎管理基金的退出,不等於某個被退出的項目的失敗,專案只是換了個股東。並且,退出是一個交易:有進就有退。被投資的創業者無論輸贏,都不能證明投資人是否明智。
但值得討論的是做出判斷的背後邏輯。我們要注意到:同樣是“看不到商業化路徑”,在不同的情景下,含義是不一樣的。“看不到”需要反覆的進行辨析,這樣才能避免誤導。
“看不到”的含義
如果沒有學會用火,我們就無法想像何為炒菜。創新是由各種技術疊加而來,當某個技術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是不可能“看到”的。汽車沒發明前,誰會在馬路邊畫停車位?10年前,一個人若判斷“手機短視頻能搶走電視台觀眾”,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這個人瘋了。現實是,現在看電視的人可能還沒看抖音的零頭多。
“看不到”還與技術周期有關。如果技術處於能見度非常高的穩定狀態,這時的“看不到”顯然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礎設施框架、資訊技術成熟度非常明確,技術演進路線非常清晰,投資人將注意力放到應用和商業模式上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在成熟技術的應用階段,看不到技術革命的可能性,“共識又高度聚焦”,顯然是值得投資人警惕的風險。
這其實是以朱嘯虎為代表的投資人在過去20年經歷的事情:他們的經驗和成就是基於特定底層技術、基於應用與模式創新取得的。只不過當下這個“底層”正在被替換為大模型等新的基礎設施。
如果技術前景處於混沌狀態,這時的“看不見”其實潛藏著巨大機遇。如今的AI革命就像19世紀的汽車業——有人還在改良馬車,優化現有技術;有人在造發動機,這是突破性創新。這時的“看不見”是技術約束了人們的視野。
“IPhone時刻”就是一個旁證:2007年賈伯斯掏出那個“玻璃板”,重新定義了手機,瞬間讓全世界明白:原來手機還能這麼玩。前年開始流行“OpenAI時刻”:2022年前,普通人覺得AI就是電影裡的機器人,如今小學生都能用AI寫作業。最近又開始流行“DeepSeek時刻”:當這個國產開源模型冒出來時,很多人“連夜改PPT”。
當這些技術出現時,人們的想像力在一夜之間被打開,市場格局也迎來疾風驟雨式的調整。這些“開天眼”的瞬間就像有人突然打開屋裡的燈,原先你只覺得屋裡有桌椅板凳,開燈後才發現居然藏著一套沙發。這時的市場就像被捅了的螞蟻窩,所有人都開始重新找活路。當這樣的故事頻繁密集地發生,誰也無法斷言未來這樣的事就不再會頻繁密集地出現。
過期的“成功方程式”
對此,朱嘯虎應該深有體會。上述言論發表沒幾天,在2025中關村論壇上,他又發表了《應用為王,AI賦能千行百業》主題演講。這次,朱嘯虎提到了預測的錯誤:DeepSeek風行之前,行業預測是“閉源會領先,然後開源追上來”。
在DeepSeek開源生態異軍突起之前,朱嘯虎投在螢幕上的這張PPT是出不來的——這張PPT展示了騰訊利用DeepSeek開源崛起的機會,坐在了人工智能赛道的前排。DeepSeek崛起前,行業普遍看好閉源模型。這種“後見之明”暴露出投資人們對技術演化非線性特徵的認知局限。
遺憾的是,DeepSeek預測的失誤並沒有改變朱嘯虎的思維慣性,他進行了“理所當然”的推理。作為大模型底層模型能力突飛猛進的結果,他關注到了基於這些底層模型能力的應用收入開始爆髮式增長。目前的大模型已經成為很多商業化應用的支撐。基於這些現實,朱嘯虎推導出的結論是:技術路線不重要,客戶的需求如何、是否付費很重要。創業者需要更懂使用者、更懂產品,要在非AI的能力上,建立能力。
這是以朱嘯虎為代表的投資人為創業者謀劃的未來:擁抱AI,但不投入底層技術,聚焦於垂直應用,獲得獨特優勢。
這個思維框架正好回到了朱嘯虎們熟悉的模式上,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模式創新,成就了一批高市值企業。在那個時代,科技投資的成功模式似乎固化為一套標準流程:尋找熱門應用場景,快速擴張,用投資換市場,最終迅速實現IPO。
但問題是,朱嘯虎忽略了目前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從OpenAI到DeepSeek,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出現一個顛覆認知、顛覆市場格局的事件。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開始啟動的明顯的徵兆。
在這個時間點上,很多嚴格按照商業計劃書行事的公司都會倒閉。朱嘯虎給創業者的建議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命運。在當下的時間節點上,創業者要做的事情是:不要預測,而是按照既定的戰略意圖去奮鬥。
以ChatGPT為例,其爆發不僅依賴Transformer架構的突破,更需要巨量數據堆疊、計算成本下降等多重條件的耦合。這種非線性演進特徵對投資人提出了新要求。掌握話語權的投資管理人,如果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這對於中國的創新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兩個時代的投資邏輯
朱嘯虎對人工智慧的認知,難說是有洞察力的:他在低估中國創業者的同時,又高估了目前人工智慧底層模型的能力。
人工智慧底層模型的能力遠遠沒有達到成熟期。客觀地說,目前的人工智慧更像電影:電影不是復現世界,而是通過迅速展示一張張圖片,讓人腦展現出故事。目前的大模型看上去擁有智力,但並不真正理解何為智力。
人工智慧底層模型研發是巨大的價值來源,DeepSeek的案例也說明,這並不是最具有資源、資金的企業必然成功的遊戲。開源模型的崛起推翻了此前閉源模型主導的預測,從光子晶元、量子計算的發展到腦科學對人腦智慧的深入認知,人工智慧各個部分的大圖景仍在加速演進,技術反覆運算遠未到終局。
全力擁抱開源生態看上去是一個很好的博弈策略,但我們也要意識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開源生態本身也在反覆運算。面對這些潛在機遇,作為投資人不期望在這方面獲得超額收益,還要在何處尋求回報?
底層技術的每一輪進步都將帶來巨大的商業變革。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是基於智慧手機硬體的普及,在此之前,抖音、拼多多等平臺是不可想像的存在。基於底層大模型的應用確實正在創造價值,應用場景的挖掘投資機會不可忽視,但“應用為王”的時代真就到來了嗎?
在筆者看來,朱嘯虎投資邏輯的背後,不過是用過去20年投資經驗——處在上一輪康德拉季耶夫週期(下稱“康波週期”)後半段的成功經驗,試圖在新康波周期開始階段刻舟求劍式地複製成功。
作為經歷移動互聯網黃金期的投資圈老江湖,滴滴、餓了么等這些明星專案讓朱嘯虎封神。秘訣很簡單:看技術成熟度;抄成功作業(比如美國有Uber,我就投滴滴);快進快出。這套打法在過去移動互聯網時代確實好使。當基礎設施成熟時,應用層創新卻能快速創造價值。
但AI革命正處在新康波週期的起點階段,朱嘯虎的策略,恰如用內燃機時代的交通法規指導太空探索——兩者的底層規則已發生維度躍遷。
底層技術都是硬科技、黑科技,一般而言,這是著眼10年以上的技術突破。突破到過程中,有很多人註定會在路上倒下,但最後立起來的將是新時代的巨人。朱嘯虎的投資策略表明,他的選擇是不與巨人同行。實際上,他的生意也無法與新巨人同行。其短至半年的投資週期,與技術投資動輒10年的時間尺度是不相容的。
類似朱嘯虎的觀點還體現出風投機構在技術浪潮中的實用主義:通過退出高泡沫賽道、聚焦可驗證的商業模式,降低不確定性風險。正如朱嘯虎所言,星辰大海終成紅海,臟活累活才是護城河。這一論斷既是經驗之談,也是當前AI投資生態的縮影。在這個意義上看,如果中國的投資管理者不在AI的底層下苦功、下大注,那麼,朱嘯虎們越成功,中國就越難抓住AI革命的重大機遇。
給投資人的真心話
在人工智慧發展遠未成熟之時,投資人就號召聚焦於應用端,用手頭資本推動創業者去“卷”應用,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但可能與“偉大”相距甚遠。
AI行業的複雜性在於,技術突破與應用落地往往交替驅動,既需要短期的商業敏銳度,也需要對長期趨勢的洞察力。中國的投資人需要意識到,如果過去20年的創業與創新是在上一個技術革命週期的高峰中攀登,面對當下的創業創新,我們其實還在山腳下行走,準備找到山門的入口。
技術是資本的函數,作為驅動創新的核心資源,投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個意義上看,分配資本的投資管理人不僅是資本的提供者,更是技術創新的引導者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資金是個人資源,也是社會資源,作為投資管理者應該謹慎處之。我們不能低估或小看投資配置所產生的創造力和破壞力。偉大的誕生往往充滿偶然和不可預測。不經意間,我們或許就會“成就”或“扼殺”一個可能的“偉大”。
我們應該追問:什麼是投資管理行業領軍者應有的格局?
如果投資管理只是一門生意,這將是一個讓富人更富、加劇兩極分化的遊戲。而技術革命時代呼喚的是有追求、有理想的新投資行為準則,呼喚的是新一代、能夠陪伴創業者“走夜路”的投資人。後者需要接受必要的失敗。
面對新周期的遊戲規則,投資的老前輩們是時候放下經驗包袱,不要再把“以前投某某就是這麼成的”掛在嘴邊,而是要捫心自問:作為一個職業,投資管理為何能夠存在?選擇當“種樹的人”還是“砍柴的人”,決定了你到底是投資人,還是倒賣機會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