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整晚的微信聊天記錄發酵之後,小米SU7在安徽高速上智駕發生車禍,導致三名花季少女喪生的命案,登上了熱榜的頭條。
巨大的輿論風波背後,是大眾海量的疑問:這次事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為什麼沒有逃生?為什麼救援不及時?究竟有沒有開不了門?
各種各樣的討論,將小米汽車持續帶入創立以來最嚴峻的信任危機。
但在虎嗅汽車看來,在當前事故的所有細節並未完全披露(尤其是當地警方的調查歸因)情況下,進行事故的歸因明顯時間點過早,絕大部分人也關注錯了事故真正重要的“關鍵點”,也忽視了引發這次事故的真兇——所有參與方(包括車企、消費者、道路、監管)的不夠作為。
但有一個觀點是可以明確的,就是智駕,是真的真的不能盲目“吹”下去了。
一、事故本身,遠沒有最終定論
結合目前微信群傳播的事故資訊、小米的官方聲明和多篇媒體報導,目前可以確定的有:車輛碰撞之前4秒的狀態大致明晰;車輛整個碰撞過程基本明晰。
而目前無法確定的有:車輛事故發生之後的人員和車輛狀態變化;現場第一時間的救援狀況。
先說可以確定的資訊,就是車輛碰撞前後的過程。
從視頻中截取的現場情況,應該是順方向前進拍攝
根據少量的現場圖片視頻,小米官方公佈的資訊、可以對事故做以下合理推測:
在事故車輛“停下”之後,信息就進入了無法確認的狀態。例如車內人員是否有意識,大概率將無法得知(小米車禍后的應急電話錄音暫未公佈,但Ecall之後20秒就已經嘗試找車主,猜測原因是無人應答);現場碰撞后的狀態(例如全程記錄)以及第一時間的救援(目前未瞭解到有現場嘗試救援,也有可能是起火速度很快),更是無從得知(假如高速公路在這一段沒有監控或者不公佈)。
因此在虎嗅汽車看來,這場事故造成三個花季少女逝去的關鍵,雖然也有事故之後電池安全性、斷電開門開關是否知曉等疑問,但真正最關鍵的還是——為什麼人和車會陷入“超過100公里時速高速變道”操作的境況(螢幕前的各位老司機也可以把自己嘗試代入到場景中,換位體會一下能否良好應對)?
由此引發的問題甚至超越了人和車,更是把現場的路況牽扯了進來:
在當地警方對更多車輛數據、更多現場情況和痕跡進行調查,最終給出官方結果之前,本次事故的責任無法進行嚴格歸屬,也無法對責任大小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序。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起事故本身仍與“鼓吹智駕”大環境脫不了干係,從全力吹“XX公里0接管”的車企;到購買“方向盤重力環”、曬“開著智駕去後排看電影”的消費者;再到仍按照人駕邏輯打造的基礎設施。每一環的疊加,讓智駕在普及的過程中不斷出現安全方面的新問題。
正應了那句俗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二、別讓自己成為那片“雪花”
很多人或許早已經忘了,距離全球智駕第一次命案發生,已經過去了足足8年。
跟本次事故中被媽媽明確為“小米粉絲”的花季少女一樣,當年首個死於特斯拉智駕的使用者Joshua Brown,同樣是其“骨灰級粉絲”。後者曾主動在外國視頻平臺“油管”上主動傳播其使用特斯拉AutoPilot自動巡航避免車禍的視頻,一度獲得了170萬次觀看和Elon Musk本身的轉推。
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週四,Joshua Brown也在智駕狀態下遇到了個“障礙物”——一輛橫穿馬路的白色大貨車。他的Tesla Model S把高大的白色貨車車體和強陽光下的天空“混為一談”,最終讓其以近似於本次小米SU7碰撞的速度(117公里每小時),鑽進了集裝箱拖掛車的“肚子”下面。
最終特斯拉整個“腰線”以上被攔腰截斷,繼續向前衝出了近300米才遇到障礙物才停下。
恰如黑格爾的那句名言: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在過去的8年間,自動駕駛的技術能力的確越來越先進,不僅能夠適應更多的路況,也能夠展現出更類似於真人的駕駛能力,但總有人選擇將“安全”排在“技術”和“功能”後面。
最終的結果是,越信賴智駕的消費者越容易遇上小概率的“致命bug”,越標榜智駕的車企註定越容易遇上使用者“智駕事故”。
以國內近期另一個智駕事故為例,一位曾登頂的華為智駕大師賽(華為用戶智駕季度智駕里程的比賽)第一,總智駕里程超過26000公里的資深使用者“秦風”上星期在鴻蒙智行的社區中曝光,自己在NCA的狀態下,以120公里的時速撞向了前方緩慢行駛的水泥泵車。
幸運的是,“秦風”最終僅有部分輕微骨折和挫傷,但假如碰撞的過程發生一些變動,他也有可能成為另外一起命案的主角。而陷入智駕命案漩渦的,很可能就會變成現在公認智駕水準最強的鴻蒙。
雖然仍有發生智駕事故的風險,雖然知道智駕仍不足夠成熟,但車企端繼續加碼智駕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
但如何在技術進步和功能發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照顧到安全的考量,正在成為所有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必選題”。其中車企需要更謹慎地對待智駕技術的發展,平衡自身的能力和宣傳;消費者應該認真謹慎思考、觀望技術成熟度、認真閱讀說明書;監管也應該積極思考,如何改變道路規則(例如某些情況應該強制提醒車輛提醒駕駛車退出智駕模式等等)。
智駕,是時候擺脫盲目使勁“吹”了。當然你也可以繼續“吹”,但終究會砸自己的“腳”,甚至賠上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