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與數位化運用開啟香格裡拉非遺新篇章
更新于:2025-04-03 18:45:25

木勝玉

香格裡拉,這個“心中的日月”,自古以來就是文化與自然的交匯點,它孕育了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文化珍貴的遺產。在數位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非遺新視界:香格裡拉非遺數位化保護與傳播”實踐團應運而生,旨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注入新的活力。團隊通過數位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

一、探尋東巴文化,體驗文字的呼喚

在2024年7月12日的香格裡拉非遺探索之旅中,團隊深入研學了東巴文化。東巴文作為納西族獨有的古老文字,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而東巴紙則是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載體。

我們抵達香格裡拉市三壩鄉白地村的納西族村落,開始了東巴紙的製作之旅。首先,我們學習如何挑選荛花處理原料。然後進行打漿。我們將原料均勻地捶打成細膩的紙漿,這需要用力適中且保持動作的一致性。雖然雙手酸痛,但看到成形的紙漿,心中滿是成就與滿足。

打漿后,將紙漿均勻塗抹在木板上擠壓、晾曬。曬乾后的東巴紙呈現出獨特的紋理色彩,仿佛訴說著古老的納西族故事。

東巴紙不僅是記錄歷史的媒介,更是納西族文化的重要象徵。

二、探訪黑陶藝術,感受泥土的溫度

2024年7月13日,團隊在晴朗的陽光下啟程,前往静谧村落中的黑陶制作工坊。該工坊坐落在蔥鬱樹木環繞中,猶如世外桃源。我們拜訪了藏族黑陶技藝傳承人當珍批初,他是一位對黑陶藝術懷有深厚情感的傑出匠人。

進入工坊展廳,我們被形態各異、匠心獨運的黑陶藝術品震撼,這些作品或古樸典雅,或細膩精緻,或充滿現代氣息,每一件都彷彿承載著古老傳奇的故事,在柔和燈光下閃爍著迷人光澤。

在當珍批初的指導下,我們體驗了黑陶的製作過程。從挑選泥土到拉坯,再到雕刻,每一步都需經驗和技巧。我們深切感受到泥土的溫度與生命力,以及匠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與深厚情感。他們傾注心血和汗水,希望傳承併發揚這一傳統技藝。

三、對話唐卡女畫師,探尋色彩的藝術

2024年7月14日,團隊與香格裡拉的唐卡女畫師春初老師進行深入交流。

春初老師非常熱愛唐卡藝術,儘管初涉唐卡時遇到一些偏見,她仍堅持學習,努力傳承這門技藝。她不僅鑽研繪製技巧,還學習藏族的文化歷史。春初老師指導我們為“藏八寶”中的唐卡上色,展示了唐卡色彩藝術的魅力。此次交流讓我們增加了對唐卡藝術的認識,並對春初老師的才華與熱情深感敬佩。我們相信,在以春初老師為代表的非遺傳承人引領下,唐卡藝術將更好得到保護和發展。

四、體驗松林線香,品味藏香的魅力

2024年7月17日,我們體驗了松林線香的製作流程。藏香在藏族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松林線香因其獨特香氣和精湛工藝深受遊客喜愛。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學習了藥材挑選、研磨、混合和攪拌成型等環節,每道工序都需細心和耐心。點燃自己製作的線香時,獨特的香氣彷彿帶我們穿越到古老的藏族村落,感受那份寧靜與祥和。

五、跨越邊界,文化的融合與傳承

在非遺的數位化浪潮下,我們重新審視了香格裡拉非遺文化的融合與傳承,發現數位技術不僅為這些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還極大地促進了它們與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數位技術的説明下,香格裡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於人們眼前。數字平臺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更多人可以學習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

香格裡拉不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當地的非遺文化如璀璨明珠,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我們有幸踏上這片土地,深入探索其非遺文化的奧秘,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非遺文化的價值。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如數字化保護、拍攝紀錄片等方式,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播和認知。(汪佳琪)

來源:香格裡拉網

秀山田園“水立交”
秀山田園“水立交”
2025-03-26 03:13:17
在深圳與春天同框
在深圳與春天同框
2025-03-26 04: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