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時節,春風拂柳,哀思綿長。
作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不僅承載著慎終追遠的文化基因,
更成為當代社會弘揚文明新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契機。
“最好的緬懷,是傳承逝者的精神;最真的思念,是過好當下的生活。”
當我們以文明為底色,清明的意義方能在時代變遷中歷久彌新。
近年來,
在國家的宣導下,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與科技的進步,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低碳、安全、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讓清明更 “清明”。
◣◢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死亡”是比較避諱談及的,情感上也帶有些許的傷感、沉重。然而在大洋彼岸的墨西哥,人們對於死亡的理解卻大不相同。同樣是祭祀祖先的節日,中國清明節和墨西哥亡靈節有何不同呢?且聽小編來給你說說!
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正值春季萬物復甦之時。亡靈節則在11月初,分為11月1日“幼靈節”和11月2日“成靈節”。
哀思VS喜樂
清明節,祭祀是重要的習俗,人們來到逝者的墳墓前,進行供奉祭品,焚燒紙錢,叩頭祭拜等儀式活動。小到一個家庭掃墓、一個家族祭祖,大到國家範圍緬懷先烈,向逝者表達哀思。
亡靈節則更像是一場慶祝生命和死亡迴圈的狂歡。正如電影《尋夢環遊記》中,亡靈節當天,人們在家裡精心佈置祭壇,用萬壽菊為亡靈鋪路,寓意指引亡靈回家,營造一種愉快的節日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兩種迥異的祭祀文化中,卻隱藏著一個共同點,祭祀品中都以菊花表達情感寄託,你發現了嗎?
亡靈麵包VS青團
墨西哥人慶祝亡靈節不可或缺的美食就是“亡靈麵包”。麵包上的長條狀裝飾代表著“骨骼”,頂部中心的小圓球代表著“頭顱”。骷髏和骨頭是亡靈節的標誌,在墨西哥人眼裡,骷髏是生命的起源,締造新的生命。
而在中國人看來,骷髏多少有點兒“嚇人”。中國清明節的傳統美食是“青團”,採用青艾汁液拌進糯米粉裡,包裹豆沙餡而成。青團寓意著團圓,也是為了紀念先人,表達思念。
踏青VS遊行
清明節不僅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春回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因此,踏青是清明節另一個重要的習俗,寓意著生機和希望。
墨西哥人則在這一天,穿著五彩繽紛的服飾,裝扮成骷髏的樣子,載歌載舞,表達著對生命的敬畏。
雖然清明節和亡靈節在習俗上有很大差異,但仔細想來,兩個節日都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和對生命的敬意,也都體現著家族的凝聚和文化的傳承。值此中國清明節之時,道一聲“安好”,可否?
編導:佟明月
實習生 :李宛哲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