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聰彬
“DeepSeek+Dify讓AI成為你的最強生產力“;”使用Dify工作流,10分鐘打造AI客服系統“;“私有化部署體驗 Dify!收藏這一篇就夠了!”……最近Dify.AI的名字頻頻刷屏,這個年輕的平臺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產品。
Dify.AI在2023年3月立項,5月11日發佈了第一個版本,同時在GitHub上開源。其產品Dify是一款開源生成式Al應用開發平臺,涵蓋了AI工作流編排、RAG(檢索增強生成)、Agent構建、模型管理、內置可觀測工具等核心功能,讓每個人都能輕鬆構建和運營生成式AI原生應用。
今年3月初,Dify迎來一個重要里程碑,GitHub Star數量突破80K,躋身 GitHub Top 100 開源項目榜單。如今,Dify 已經擁有超過 700 名社區貢獻者,累計發佈了超過 100 次版本更新,社區版部署量超過400萬,全年霸榜OSS Insight LLM Tools。
現在Dify已經成為“生產級”大模型應用構建平臺,特別是在今年DeepSeek爆火後,帶動了模型、基於模型的工具、基於應用開發的工具三層不同的技術反覆運算。
Dify已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AI開源專案之一。在AI應用開發平臺這一細分領域,能夠達到同等規模的開源專案僅有Dify和LangChain。" SaaS上運行著數十萬AI應用。"Dify.AI聯合創始人延君晨表示,Dify 極大地縮短了生成式AI從概念驗證到實際投產的轉化週期,為整個行業的AI落地提供了重要價值。
Dify憑什麼成為大模型落地首選平臺
2023年份生成公式AI的能力更多展現在生成內容和圖片上,但這依然屬於提示詞和模型的簡單交互。2024年大模型推理需求逐漸增多,模型推理本身閾值也在不斷的上升,Dify.AI在當時推出了Agent 與 Workflow,這也是Dify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到了2025年,Dify.AI將在自主性Agent上會有進一步的探索。
“早在2023年,自主Agent的概念就已出現,在初期這類產品多被視為實驗性工具,實用價值有限。但隨著模型能力的快速進化,如今不僅有了MCP協定框架,Dify等平臺也已具備實際生產應用能力。”延君晨談到,可以預見,未來企業中將湧現出更多自主執行任務的智慧體,真正實現規模化落地應用。
針對AI自主性範式轉變,延君晨總結了三大趨勢和四大方向,三大趨勢包括:增強認知推理、自主學習閉環、目標導向式交互;四大趨勢包括上下文感知、自適應學習系統、分層目標執行、協作交互框架。
過去兩年,Dify平臺經歷了多次產品反覆運算,但其核心理念始終如一,致力於打造一個使用者友好的 LLMOps 平台,既服務於開發者與社區使用者,也助力企業高效落地 AI 應用,解決實際生產中的挑戰。
延君晨在接觸客戶的過程中發現,企業AI採用率增長了80%,但POC轉化率僅為20%。企業AI應用投產主要存在三大核心挑戰:
第一、系統整合複雜:企業數據分散在多個異構系統中,介面標準不一,格式各異,導致60% 的AI項目在系統對接階段陷入技術泥潭,嚴重延緩價值實現。Dify採用(Backend as a Service, BaaS)設計理念,構建開放API框架和可擴展外掛程式市場。這種架構支援隨插即用的各類跨系統集成,實測可將企業AI應用的系統整合週期從平均 12 周縮短至3-4周,集成效率提升70%,大幅加速從概念到生產的轉化速度。
第二、規模化鴻溝:企業AI應用從原型階段遷移至生產環境時面臨根本性的架構挑戰,77%的POC項目無法成功遷移至規模化部署在性能、穩定性和可維護性方面面臨嚴峻挑戰。Dify提供完整的AI應用生命週期管理工具鏈,從開發、測試到部署、監控一站式覆蓋,簡化了企業級AI應用的運維複雜度,幫助團隊有效識別並解決生產環境中的潛在問題,使AI應用穩定性顯著提升。
第三、缺少專業人才:AI領域專業人才稀缺且競爭激烈,86%的企業面臨嚴重的技能缺口,技術團隊與業務團隊間的溝通障礙進一步阻礙了AI應用的有效落地。Dify通過交互友好的可視化介面降低門檻,使業務人員能夠直接參與AI應用構建,大幅提升研發人員調試AI應用效率,促進跨職能團隊高效協作。
從前沿的LLMs到使用的開發工具,Dify正幫助應用從概念驗證走向實際生產。通過為整個AI生態中的所有參與者提供平等的訪問能力與支援,推動AI開發的普惠化。
2年間,Dify經歷了兩次非線性增長,第一次是2024年發佈Agent 和 Workflow應用類型,大家意識到單純靠提示詞約束模型是無法投產的。第二次是最近DeepSeek引發的全國大模型落地需求,Dify能讓大模型成為真正可用的生產力。
Dify.AI從第一天就面向全球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北美、日本、中國是目前Dify的核心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為一個相對保守的市場,在接納新事物上會有很多考量,Dify.AI第一個日本的客戶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企業,他們也坦言從來沒有跟一家成立一年的公司產生過這種合作,Dify.AI是一個特例,這背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亞馬遜雲科技在日本市場的深厚積累和品牌背書。
做好基礎設施與業務場景的連接器
Dify.AI 自創立起便與亞馬遜雲科技在各個維度展開深度合作,通過亞馬遜雲科技生成式AI能力集成與擴展、數據層架構優化、彈性架構與成本等能力,Dify在性能、成本、安全三方案實現突破。
靈活調用企業級LLM:Dify原生支援Amazon Bedrock和Amazon SageMaker,可直接使用Claude、Cohere 及微調定製模型,適配不同業務場景,確保模型靈活性與高效推理。
企業級RAG方案&高效數據管理:基於全託管的Amazon OpenSearch提供向量檢索能力,支援RAG,提升AI對企業數據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結合Amazon RDS PostgreSQL處理複雜事務,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存儲日誌和模型檔,支援版本追溯,確保AI 運行的可觀測性與數據安全。
安全&合規的企業AI運行環境:Dify企業版可通過Amazon CDK快速部署至企業VPC,支援自動擴展(Auto Scaling),可根據業務需求動態調整計算資源,結合Amazon KMS進行加密存儲,滿足企業對數據安全&合規的高標準需求。
“在兩次非線性增長中,如果沒有強大的彈性架構,業務也將造成中斷。”延君晨說。通過規模化實例遷移,計算成本降低30%、彈性架構使併發能力提升4倍、支撐千萬級別文檔檢索,延遲低於100ms;安全事件降低90%。
目前Dify與亞馬遜雲科技合作,為不同體量的團隊提供服務,運行在亞馬遜雲服務上的Dify SaaS,適合個人使用者或者中小團隊開箱即用;2024年5月,Dify Premium在亞馬遜雲科技Marketplace (海外區) 上架,支持亞馬遜雲科技環境私有化部署,開放客戶品牌定製功能; 2024年7月,Dify Enterprise在亞馬遜雲科技Marketplace (中國區)上架,結合 Dify EE +亞馬遜雲科技基礎設施+亞馬遜雲科技合作夥伴實施/定製開發,為企業提供完整 AI解決方案。
Dify就像是一個連接器,向上連接各類模型和雲,向下連接整個亞馬遜雲科技生態的產品服務,這種連接能力使Dify能夠為客戶打造提供完整的端到端AI應用解決方案,實現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業務場景的無縫銜接。
在實際應用中,連接器的價值被充分釋放。某世界500強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公司利用Dify基於亞馬遜雲科技生成式AI服務構建了多語言工單處理工作流,大大減少了每天的重複性人工工作,工單生成與驗證時間從傳統的10-20分鐘縮短至不到3分鐘,以每單節省 10 分鐘計算,每月約節省 60 人/天的工時。
亞馬遜雲科技正伴隨Dify.AI實現全球業務拓展,2023年6月,Dify.AI正式加入亞馬遜雲科技初創網路;2024年6月通過FTR,獲得ACE資質;2024年12月獲得2024 re:Invent兩項合作夥伴大獎;2025年1月獲得GenAl能力認證。
Dify Premium在亞馬遜雲科技Marketplace(海外區) 上有數百個訂閱客戶。延君晨強調,亞馬遜雲科技説明Dify觸達了數百家行業頭部企業級客戶,目前生命科學、消費品零售、製造是滲透率最高的三個行業。
在全球化進程中,亞馬遜雲科技為Dify.AI提供了全方位的三大核心支援:技術架構上,其穩定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撐了Dify SaaS服務從初創到規模化的全生命周期發展;市場拓展上,憑藉亞馬遜雲科技的生態背書,Dify成功突破企業級市場的准入門檻,加速了全球客戶覆蓋;開發者生態建設上,通過全球範圍的技術活動支援、專家資源對接以及活躍的線上社群運營(如日本和中國數百人規模的開發者社群),為Dify.AI構建了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社區。這種涵蓋技術、市場和生態的立體化賦能體系,成為Dify.AI實現全球化佈局的關鍵推動力。
寫在最後
Dify+亞馬遜雲科技=創新引擎;Dify×亞馬遜雲科技=全球擴張;Dify Marketplace×亞馬遜雲科技Marketplace=飛輪效應,這三個公式,正在詮釋Dify.AI與亞馬遜雲科技的合作價值。
未來兩者散發出的能量將更加巨大,因為在人機協作模式上,"全自動Agent"與"全手動Workflow"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企業複雜的業務需求,而兼具Agent彈性與Workflow可控性的混合形態,在靈活性與穩定性之間取得平衡,正在成為企業AI落地的最優解。
當大模型能力通過Dify這樣的工具變得觸手可及,一場由Dify.AI和亞馬遜雲科技共同引領的生產力革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