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陳駿達
編輯 | 心緣
芯東西3月29日報導,近日,無錫半導體設備企業卓海科技北交所IPO招股書獲受理。
▲卓海科技北交所上市進度(圖源:北交所)
成立於2009年6月的卓海科技,是一家專注於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維修和開發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註冊地為江蘇省無錫市。諮詢機構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3年,在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市場,卓海科技排名全球前三、全國第一,僅次於美國KLA和日本日立。
▲卓海科技在我國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市場佔有率(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目前,卓海科技已形成最高可達12英寸、14nm製程的修復工藝平臺。他們從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採購二手前道量檢測設備,對其進行檢測、維修,之後銷售給國內半導體廠商。
同時,卓海科技也在研發核心元件,培育國內供應鏈,已形成高重頻脈衝雷射器、高壓電源裝置、精密傳輸系統等產業化成果,並於2020年組建了整機自研團隊。
本次北交所遞表,並非卓海科技首次衝擊IPO。
2022年6月,卓海科技向曾經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預計融資金額為5.47億元,在經過多輪問詢后,深交所終止了卓海科技的IPO進程,原因為“未能結合行業情況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特徵,不符合創業板定位要求,對是否存在對發行人持續經營有重大不利影響的事項解釋不充分。”
▲卓海科技深交所上市被終止(圖源:深交所)
本次發行,卓海科技擬使用募集資金金額為7億元,主要用於研發和補充流動資金。
▲卓海科技IPO募資用途(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前道量檢測設備針對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工藝設備的加工成果,進行關鍵指標的量測或潛在缺陷的檢測,其使用場景覆蓋晶元前道生產的幾乎全部工序,具有精密度高、結構複雜、技術難度大、品類眾多的特點。
但國內此類設備的研發、生產尚處於起步階段。根據沙利文統計,截至2023年終,前道量檢測設備供應市場的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約為5%,在主要半導體前道設備中,僅高於光刻機。
另據Gartner統計,全球前道量檢測設備供應市場由KLA、AMAT、Hitachi等少數國際龍頭企業主導,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2%、12%、11%,其他企業市場份額合計僅25%。
▲全球前道量檢測設備供應市場格局(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營收穩步增長,由2022年的3.1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81億元,之後又增長至2024年的4.65億元,營收增速穩定在21%-22%左右。
2022年、2023年,卓海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元和1.32億元,但在2024年其凈利潤大幅下滑至1.03億元,同比下降約22%。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營收、淨利潤、研發費用變化(芯東西製圖)
按業務線來看,卓海科技的大部分營收源自於修復設備,2022年-2024年修復設備分別貢獻了95.23%、93.89%和92.24%的營收。
▲按業務線分,卓海科技2022年-2024年營收(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500萬元、2800萬元和3400萬元,占當年營收比重分別為4.81%、7.46%和7.25%,低於中科飛測、精測電子等可比公司的水準。
▲卓海科技研發投入與可比公司比較情況(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對此,卓海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卓海科技主要以退役設備為基礎進行修復,研發方向側重於修復技術的提升,並基於對設備的機理研究,逐步開展關鍵零配件、設備的自研,因此研發專案所需投入規模相對較小。
2022年-2024年的3年間,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60.58%、60.84%及46.57%。卓海科技認為,其2024年毛利率的明顯下滑與半導體產業景氣度有關,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出現毛利率下滑跡象。2022年、2023年,與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數相比,卓海科技的毛利率要高出15%左右。
▲卓海科技毛利率與可比公司比較情況(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按產品或服務分類來看,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0.04%、61.09%和46.49%。
▲按產品或服務分類,卓海科技2022年-2024年毛利率(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截至2024年底,卓海科技共有研發人員54人,其中博士5人,畢業於“985、211”院校及同等學歷的研發人員佔比達到66.67%,研發骨幹主要畢業於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
據2024年度卓海科技披露的社保繳納數據(164人,繳納比例100%)可以推算,研發人員在其公司的佔比為32.9%。
修復業務方面,卓海科技已具備最高12英寸、14nm先進製程的部分設備修復能力,是國內少數可提供先進製程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的企業之一。此外,卓海科技已在高重頻脈衝雷射器、高壓電源裝置、精密傳輸系統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獲得進展。
自研業務方面,卓海科技自2020年起組建整機自研團隊,截至2024年底,先後完成了應力測量設備、方塊電阻測量設備、反射光譜膜厚測量儀等前道量檢測設備整機的研發,無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探針式表面輪廓儀、光聲薄膜量測儀、晶圓幾何形貌量測儀的研發亦在進行中。
▲卓海科技主要在研專案(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截至2024年底,卓海科技已取得專利96項,其中發明專利44項,另有33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其中,與自研設備相關的專利合計82項。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主要產品前道量檢測修復設備的銷售數量分別為58台、45台及47台,設備均價由2022年的514.9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911.03萬元,產品結構中單價較高的產品銷售佔比有所增加。
▲卓海科技設備銷售單價(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同期,來自其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2.22億元、2.51億元和2.61億元,分別占其總營收的70.64%、66.01%和56.12%,前五大客戶在營收中的佔比逐年下降。同期的5大客戶清單中,包括華虹半導體、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格力電器等知名企業與事業單位。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前五大客戶(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卓海科技的主要原材料為退役設備、配件等,其中,2022年-2024年其退役設備的採購均價從245.37萬元增長至438.84萬元。
同期,卓海科技向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32億元、2.91億元和1.26億元,占當期採購總額比例分別為47.09%、62.52%和56.74%。卓海科技所採購的二手設備主要進口自韓國、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前五大供應商(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卓海科技的股權結構如下:
▲卓海科技股權架構圖(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卓海科技總股本為7168.6725萬股,其中卓海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兼法定代表人相宇陽直接持有卓海科技3440.3669萬股,直接持股比例為47.99%,通過卓海管理間接控制卓海科技660.5505萬股,比例為9.21%,合計控制卓海科技57.20%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持股超過5%的主要股東還包括副董事長、品質控制部總監郭熙中,其持股比例為9.17%。
目前,卓海科技不存在外資股份,存在國有股份情況,國有股東無錫高新技術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為0.43%。
相宇陽本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從1998年至2009年,歷任無錫阿爾卑斯電子生產技術部助理工程師、無錫華潤上華半導體量測部工程師、美商陸得斯科技技術支援部工程師和無錫晶貿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2009年,他創辦了卓海有限公司,即卓海科技的前身。
2022年-2024年,卓海科技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支付的薪酬分別為967.96萬元、1,157.61萬元和1,150.49萬元,總體呈上漲趨勢。
▲卓海科技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薪酬(圖源:卓海科技招股書)
隨著國內半導體製造產能的不斷擴張,二手半導體設備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尤其是成熟製程(28nm及以上)的二手設備,因其較高的性價比,受到中小型廠商或初創企業的青睞。
不過,卓海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二手設備採購可能會受到監管政策、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此外,在2022年-2024年,其存貨帳面值分別為4.32億元、7.57億元及7.41億元,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57.44%、69.87%及74.87%,存貨佔比逐年上升。
同期,卓海科技自研設備對營收的貢獻分別為0%、1.37%、2.62%,自研設備的營收貢獻雖有增長,但整體佔比仍較低。
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之下,二手半導體設備維修這門生意的未來,或許仍需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