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李東陽
報導 I 李東陽朋友圈
一條瑜伽褲能捲起多大的商業浪潮?
Lululemon給你答案,二十年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市值百億美元的運動生活方式帝國,還將動輒上千元一條的瑜伽褲,搞成了都市炫耀性消費的新物質化象徵。
正所謂“人到中產有三寶,拉夫lulu始祖鳥”。
不過春風得意的好日子能得瑟多久是個問題,在各類媒體上,長期飄著“Lululemon賣不動了,被中產拋棄”“被消費降級重擊”等質疑聲。
美東時間3月28日早間,Lululemon一紙財報落地,隨之股價遭遇重創,單日跌幅達14.19%,創下2024年3月22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年初至今,其股價已累計下跌23.36%。
翻開財報,2024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均有所增長,但本次股價下跌的導火索是同步公佈的2025年度業績指引低於市場預期。
簡單來講,在消費降級之風席捲一切的當下,Lululemon能否找到維穩業績增長的新路徑是各界疑惑的焦點。
畢竟如今的中產們“兩腳離地了,聰明的大腦又佔領高地了”,讓TA們繼續花高價為概念生活已直逼其心理防線陣地了。
Lululemon不能沒有瑜伽褲,就像中產們不能沒有炫耀性消費商品。
要知道在二十年前,Lululemon僅僅只是加拿大一個小作坊的小眾產品罷了,彼時沒人能料到,小小瑜伽褲未來會擁有廣闊的商業春天。
如今在一線城市,lululemon已成為白領女性的衣櫥標配。
從瑜伽場所、健身房,到玩飛盤的球場,再到citywalk的日常穿搭,這條有點像歐米伽Logo的瑜伽褲似乎打包了一位中產女性一整天的出行和運動需求。
當然了,爭議一直沒能離開這個品牌,在社交媒體上,其口碑呈現兩極分化,愛它的人將其視為潮流方式、代表品質生活的象徵、階級身份的標識;厭惡它的人一言以蔽之:智商稅,一條褲子一千多把性價比拉到了最低。
圖源:小紅書網友
以上的論調不言對錯,但或許都讓lululemon很受用。
因為從一開始,創始人Chip Wilson就瞅准了市場的裂隙:參與瑜伽運動的女性沒有合適的裝備,要麼褲子太緊繃品質差,要麼容易走光,所以他決定將所有身家梭哈到瑜伽服領域,同時為品牌定下了小眾與中產的賽道,還放話:“只要把lululemon穿上5年,女人們就會明白這是她們有史以來做最好的投資。”
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正確的商業路徑,後來的lululemon市值一度超越Adidas,是僅次於Nike的超級體育用品巨頭。
後來的無數分析師都解讀過lululemon的商業奇跡,有社交媒體行銷熱潮的助推,有直銷模式對品牌成本的壓縮,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其獨特的文化氛圍讓萬千女性甘願買單。
圖源:lululemon微博
《微小的總和》一書中談到Lululemon瑜伽褲的象徵意義,“它是都市炫耀性消費的新物質化象徵。
但一切消費風尚總有慢下腳步的那一天,事實上自2021年Lululemon營收增速高達42%之後,其增速一年比一年緩慢,這次的股價暴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北美市場增長不動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lululemon雖然主打女性市場,但十年前就曾進軍男性市場。
或許是不懂男人心,lululemon在中產男性群體中存在感一直不強,不僅凈收入不見提升,增速還逐年大幅放緩,大幅擴張的產品線以及逐年走低的經營銷量,使得其庫存一直承壓。
圖源:小紅書網友
當然了,女性朋友並不都是lululemon的忠實擁躉,因為其打造的文化氛圍中有濃烈的“身材焦慮”色彩,配不配穿、能不能穿的門檻讓部分女性消費者對其敬而遠之。
創始人Chip Wilson還有過迷惑發言:“坦率地說,有些女性的身材並不適合穿瑜伽褲。”
尤其現在鬆弛風無孔不入,消費者不願意委屈自己,來為別人買單。
Lululemon還存在質量爭議問題,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曬出自己購買的商品貨不對板,品質還不如幾百塊的產品,前些年,lululemon有緊急召回過一些有問題的商品。
所以說,即便其如今仍然風光無限,但尚不能高枕無憂,危機一直都在!
出乎意料的是,在大本營面臨增長壓力的lululemon,卻在中國市場找到了舒適區。
去年第四財季,中國大陸市場凈營收同比增長46%,全年凈營收同比增長41%,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2023年財報顯示,中國市場的凈收入為9.6億美元,增速為67%,遠高於其他地區(美洲12%,其他國家市場43%)。
這背後藏著中國市場巨大的運動服裝潛力,據艾媒諮詢,2023年,中國運動服裝市場價值已達493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990億元。
如今,國內中產群體群體正處於一個快速擴張期,對於一些服飾、箱包等奢侈品品牌存在一定的好感,本質上是經濟轉型、文化變遷與消費升級的綜合產物。
首先,國內中產群體規模龐大,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消費力基礎,近些年服務型消費(教育、健身、旅遊)佔比大幅提高,為高端品牌提供了市場空間。
不光是lululemon,始祖鳥、耐克阿迪等品牌同樣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因為這塊“肥肉”的消費潛力還未完全被釋放。
圖源:lululemon微博
這一點Gucci、愛馬仕等奢侈品品牌已經給出了答案,以往的奢侈品品牌癡迷於挖掘年輕消費者群體,但現在銀齡群體成為了被關注的物件。
數據顯示,中國銀髮經濟規模已達7萬億元,預計2035年突破30萬億元,隨著老年群體文化程度提升,開始追求高品質、個性化消費。這部分人群或許會成為未來拯救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
當然還有面子文化的影響力,咱們常說的中產三寶就是最好例子,始祖鳥衝鋒衣成了中產男性的“社交貨幣”,lululemon則成為了中產女性的圈層認同工具,中產們需要一些商品來給自己貼標籤。
不過消費風尚一天一個樣,年輕人的“心頭好”隨時在換,lululemon需要面臨其他品牌的激烈競爭。
除了安踏、李寧等本土品牌,還有一些外來新貴盯上了lululemon的地盤。
如來自美國的時尚品牌Alo Yoga,或許你沒聽過,但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alo女孩早已成為新的時尚話題,可以說“曾經有多愛lulu,如今就有多癡迷Alo。”
圖源:小紅書網友
Alo Yoga的策略很簡單:砸錢,使勁砸。不光行銷廣告上下血本,還把店鋪搞的更加高端,同時保持著每月上新的頻率,處處踩在lululemon的痛點上。
要想繼續討好消費者,lululemon需要做的還很多。
早年間,創始人 Chip Wilson談起過品牌的目標顧客:一位名叫Ocean的 32 歲職業單身女性,年收入 10 萬美元,已訂婚,擁有自己的公寓,喜歡旅行,時尚,每天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鍛煉。
在其設想中,Ocean是所有女性都想成為的人,或者是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不過要想持續滿足lululemon的野心,除了抓住高線城市的中產們,還需要往更深層次去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和人群
而老生常談的下沉市場,再度承成為了高端運動品牌突破增長瓶頸的戰略選擇。
Lululemon的構想很簡單,“縣城貴婦”這類群體家庭消費力強,朝著一線城市生活方式看齊,而且下沉市場健身習慣從廣場舞向瑜伽、普拉提等輕運動滲透,為lululemon品類擴展提供了空間。
所以lululemon下了苦功夫,其主要策略之一就是調整產品價格,如在電商平臺推出過460元瑜伽褲(原價1080元),通過滿減、限時折扣等方式就可獲得。
還有慣用的一招是大規模開設新店,lululemon 2025年計劃新增30家三線門店,重點佈局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強縣(如崑山、義烏)。門店設計上,推出 “社區體驗店” 模式,面積縮減至150㎡,增設瑜伽教室和運動裝備租賃服務。
圖源:lululemon微博
之前lululemon 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山燕表示,公司未來的增長主要在二線城市,電商管道將有潛力成為我們在中國最大的門店。
高端服飾品牌下沉不是什麼新鮮事,畢竟只有廣撒網才能換取更多增長機會。
但問題是,下沉帶來的不止有蜜糖,還有砒霜。
如在社交媒體上有使用者吐槽道:“當Lululemon降價後,大街上穿著這個品牌的人越來越多了,瞬間覺得它不酷了。”
這個觀點咱們並不陌生,畢竟真正的奢侈品從不打折,主動將自己貶值,一下子就從瑜伽褲鄙視鏈頂端滑落了。
而且消費市場里,品牌主動降價是一件沒有回頭路的事情,一旦讓消費者形成了“你就值這個價”的印象,後續是很難去打破的。
這些挑戰都實實在在的困擾著lululemon以及有著同樣野心的品牌。
回過頭來再看中產是否拋棄了Lululemon?
答案或許藏在TA們的購物車裡:那裡可能同時躺著一條正品瑜伽褲、三件平替款,和一張“等我財務自由就ALL IN”的夢想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