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作者:李小曼(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低視力專科副主任醫師)
“醫生,我女兒怎麼才5歲就近視啦?”看到這位母親困惑的眼神,又看看小女孩手裡不願放下的手機,我心裡瞬間明白了幾分。
在我的門診,每天要接診很多這樣的小患者。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呈現早發、高發和高度化趨勢。大約20年前,我國近視主要集中在中學階段出現,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約為20%-30%。如今,近視率大幅度上升。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超過50%,其中小學生約35%,初中生約71%,高中生約為80%。
從醫學角度看,什麼是“近視”?通俗地講,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個透鏡,如果度數太高,導致眼睛不能清晰聚焦外界遠處物體,就是“近視”。同時,如果近視度數過高,演變為病理性近視,即便戴上眼鏡,也無法看清外界物體了,這種病理性近視已成為我國導致嚴重不可逆視覺損傷的第二位病因,對個人和家庭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
和近視度數密切相關的一個參數是“眼軸”,即眼睛的長度。眼軸在兒童青少年時期處於生長髮育狀態,生長速度通常每年約為0.2-0.3毫米,如果生長速度過快,則可能意味著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兒童青少年近視,主要是由於眼軸生長太快而引起的。
近視進展和眼軸快速變化是遺傳和個人生活習慣等多因素日積月累綜合導致的。充足的戶外時間是預防近視的重要因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則會增加近視風險。如今我們的生活學習和用眼習慣,已經與20年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來醫院就診的近視孩子們,上課時用平板、放學了上網課、休息時玩手機,無時無刻不暴露在近視的高風險之中,很多幼稚園小朋友也不例外。這樣一來,近視的早發和高發現象也就可以想像了。
對於近視防控而言,遺傳背景不可逆轉,改善兒童的個人生活方式和用眼習慣就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抓早、抓小,從小重視,做好預警,一旦近視及早干預,降低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當好孩子近視防控的第一責任人。
定期檢查,做好預警。家長要定期帶孩子做眼部檢查,建立眼健康檔案,監測視力和屈光度數。對於沒有近視的孩子,要關注是否還有遠視儲備,以及眼軸增長速度是否在正常範圍;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要關注視力降低程度以及近視進展速度,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處理、科學面對。
做好孩子的榜樣,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學研究表明,每天增加戶外時間2小時、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降低用眼強度,可以有效減少近視風險。所以家長在閒暇時要果斷放下手機,讓眼睛充分休息,多帶孩子到戶外去沐浴陽光、強身健體,既保護眼部健康,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提醒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注意保護眼睛。當前,兒童使用手機、平板學習的情況已比較普遍。家長在孩子學習期間要及時提醒其每20分鐘到半小時進行休息,分段用眼,避免長時間連續用眼,給眼睛舒緩的時間。要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尤其是螢幕小的手機、電子屏,盡量採用紙質閱讀,或者使用護眼的大螢幕,距離坐遠一點,降低近距離用眼強度。
兒童近視防控,抓早抓小抓關鍵,家長尤為重要。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呵護兒童眼睛健康,保護兒童光明未來。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1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