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又出一部王炸新劇,拍得太生猛了
更新于:2025-03-31 22:59:08

清晨伊始,一支全副武裝的警方部隊闖入一幢別墅。

不顧屋內平民的哭喊,以涉嫌「謀殺」的罪名逮捕了一個年僅13歲的小男孩。

小男孩嚇尿的褲子與員警冰冷的槍口形成鮮明對比…

究竟是警方暴力執法抓錯了人,還是男孩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

今天院長就來講講這部生猛新劇——

《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

Netflix顯示,一共4集。

上線後全球大爆,目前豆瓣評分8.8,IMDb十萬+評價的8.3分。

面臨謀殺指控的男孩名叫傑米·米勒,據悉警方已經掌握了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他殺人了。

這件事聽起來似乎很荒唐,畢竟他才只有13歲,在被捕后一直堅稱自己什麼也沒有做,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孩子怎麼會犯下“謀殺”這樣嚴重的罪行呢?

同樣不可置信的還有傑米的父親艾迪,他怎麼也不敢相信兒子會犯罪,於是決定作為“合適成年人”陪兒子接受調查。

艾迪本以為調查清楚後就會還兒子清白,卻沒想到看見了一段讓他永生難忘的錄像。

在監控錄像中,顯示他連續多次刺傷她,造成嚴重出血,最終導致死亡...

頸項、大腿、手臂…

女孩最終死於失血過多。

受害者名為凱蒂,是傑米的同學,比他大一級。

據傑米所言,兩人在學校僅是泛泛之交,基本不熟。

那究竟是什麼讓傑米對“不熟”的凱蒂下此狠手,隨著劇情深入,可怖的真相一點點被揭開…

雖然監控錄像是有力的證據,但是傑米行兇的刀並沒有找到,且從傑米口中根本得不到作案動機。

於是,負責偵辦此案的是巴斯科姆督查與弗蘭克警長,決定先去傑米的學校取證

巧合的是,巴斯科姆督查的兒子也在這所學校。

這所學校校風自由剽悍,教師會遲到早退,課堂基本是播放視頻的“水課”,校園裡隨處可以聽到學生們互噴髒話。

當聽到凱蒂的死訊以及嫌疑人是傑米時,孩子們毫無恐懼、悲傷之情,反而都是笑嘻嘻的,好像只是听到一件稀松平常的八卦,視人命如草芥。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對異性產生好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巴斯科姆猜測或許傑米與凱蒂曾經有過一段感情,而且在傑米的社交平臺上也的確經常出現凱蒂的評論。

可是這一說法被凱蒂好友嚴詞否認,她堅稱凱蒂絕對不會靠近傑米,因為傑米“很醜”。

一直以來,人們總覺得校園是神聖的象牙塔,不同於進入社會的人們總是勾心鬥角,孩子往往是更單純的。

可是,大家全然忽略了網路對孩子的影響

他們在不加甄別的情況下接受了大量的資訊,這使得他們變得既“懂”又“不夠懂”。

極度渴望被關注的青少年們漸漸在校園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鄙視鏈,受歡迎的學生更有話語權,地位也更高。

即便在傑米好友接受問詢時,他的關注點也在於學生時代的巴斯科姆是不是風雲人物。

“是否受歡迎”成為案件的關鍵一環。

據巴斯科姆兒子解釋,學生們會在社交平臺互相留暗號,凱蒂給傑米的評論中的表情符號並不是看上去關係好的字面意思,背後全有特殊含義。

這源於“男圈”發出的行動號召,也就是所謂一百中的二八法則,就是80%的女人會被極為少數的20%的男人吸引。

剩下的男人若想獲得女性青睞,就需要使用非正常途徑或招式,而這種難以博得女生好感的男生就會是“非自願單身”。

凱蒂在傑米的評論區留下的表情符號就是在影射他是“非自願單身”,一旦被貼上這一標籤,就是說你永遠都會是個沒人要的男人。

所以,是凱蒂生前的言語霸凌導致傑米施暴?

似乎也不一定。

傑米在等待審判時被關在精神病院,警方派兩位心理學專家對他分別進行心理評估,想要了解他的神智是否正常以及是否能夠理解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其中一位女性心理專家已經與傑米聊過很多次了,不同於另一位專家要求傑米做量表,她更傾向於通過談話剖析他的內心。

在與心理專家的談話中,傑米逐漸暴露了這個13歲男孩的另一面。

他是討厭凱蒂對他貼標籤的,但是在凱蒂被男友傳出親密照以至於全網黑時,傑米又主動靠近她,原因是覺得脆弱的凱蒂更好得手。

他會編造曾經與女孩發生過「親密接觸」,實則想證明自己似乎沒有那麼差勁。

他會突然發火,一步步逼近女心理專家,觀察她的表情,為自己的“男性氣概”能嚇到她而竊喜。

他一邊說著不喜歡這個專家,但是在專家宣佈這是兩人最後一次會面后又堅決不同意,臨走前最想問的問題居然是:你覺得我怎麼樣?

敏感、自卑、自私…

太多矛盾點出現在傑米身上,這與他的原生家庭不無關係。

傑米看上去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特別是父親艾迪,雖然艾迪小時候目睹了上一輩父親的家暴,但是他本人從來沒有打過子女。

父母總覺得自己對孩子已經做得夠多了。

但實際上遠遠不夠。

艾迪的確不打孩子、老婆,但是他會突然暴怒,摔東西,每當這時所有人都要停下來等他發作完...

傑米每次犯錯,或者表現不好時,艾迪的表現都是失望,甚至乾脆不去看傑米。

這使得傑米對“我要表現好”有一種執念,而在這個年齡段“表現好”大概就是體現在受歡迎,又在網路的影響下進一步變成了畸形的「男子氣概」。

這是整個畸形社會的縮影。

男人們渴望的男子氣概,往往會從比他們弱小一些的人身上尋求。

比如男生會以談的女生多而吹噓自己有魅力;

傑米會在向凱蒂示愛不成惱羞成怒,做出極端選擇;

《混沌少年時》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是因為這個社會議題真的戳到了痛點,而且是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少年揮出的那把刀,或許不是對某個人的仇恨,而是對整個世界的控訴。

一個13歲的孩子,他可能不懂什麼叫犯罪動機。

他只知道,如果你一直不被看見、被喜歡、被尊重。

那就只能用最極端的方式讓人記住你。

而可怕的是,他不是唯一一個。

我們總以為“混沌”屬於青春,屬於孩子。

但真正在製造混沌的,是一個對孩子視而不見的世界。

父親的沉默,學校的放任,社交網路的洗腦和嘲弄...

讓一個孩子一步步走進情緒的死角,卻無人察覺。

當然,《混沌少年時》說的不只是傑米的故事,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路過的青春邊界。

只是。

有的人走過去了,有的人被困在原地。

還有人,永遠停留在了那間精神病院的“白牆”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