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3歲以前的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鎖"起來了!
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3月20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首次通過對清醒嬰兒進行腦部掃描證實:嬰兒不僅能形成記憶,而且這些記憶可能一直保存在我們的大腦中!這一發現可能徹底顛覆我們對"嬰兒期失憶症"的傳統認知,為我們理解人類記憶機制打開全新視角。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回憶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情,就像人生前三年的錄像帶被刪除了一樣。
傳統觀點認為嬰兒的海馬體(大腦中負責形成記憶的區域)發育不完全,根本無法儲存記憶,所以我們長大后自然回憶不起來。簡單說就是:沒存,所以找不到。
研究團隊通過給26名4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做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海馬體在看到新圖像時會被啟動,而且海馬體活動越強烈,嬰兒後來再次看到同一圖像時的注視時間就越長。這意味著嬰兒不僅能形成記憶,而且這些記憶確實"存"進去了!
研究者認為這是個"找不到"的問題,而不是"沒存儲"的問題。比如你把檔保存在電腦裡,但使用了一個你後來忘記了的奇怪檔名和路徑,檔仍然還在,但你就是找不到了。
這就是研究團隊的厲害之處!他們花了十年時間來開發對清醒嬰兒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術。實驗中,他們會先給嬰兒看一張新圖片,然後等一會兒再同時展示這張圖片和一張新圖片。嬰兒通常會多看熟悉的東西,所以通過觀察嬰兒的目光停留時間,科學家就能判斷嬰兒是否記得之前看過的圖片。
研究發現,雖然4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形成某些記憶,但這種能力在1歲以後的嬰兒中表現得更明顯。這表明海馬體的記憶編碼功能有一個發育過程。
研究顯示,記憶編碼活動在海馬體的後部區域最強,恰好是成人記憶回憶最相關的區域。就好比嬰兒期記憶被存在了正確的"檔案櫃"里,只是我們找不到打開它的鑰匙。
雖然現實中感覺不可能,但研究團隊認為很有可能!研究人員提到,在老鼠實驗中,科學家能夠通過特殊技術啟動成年老鼠的嬰兒期記憶神經元,證明這些記憶仍然存在。雖然我們不能在人類身上做同樣的實驗,但這暗示我們的嬰兒期記憶可能也同樣保存著。
可能是因為嬰兒期的生活經驗與成年後完全不同。從爬行到行走,整個世界觀都變了!嬰兒看世界的方式、理解世界的方式與成人截然不同,所以成人大腦用來檢索記憶的"關鍵詞"與嬰兒期存儲記憶的"標籤"不匹配。
這不僅解決了科學謎題,還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記憶發育和人類意識形成的過程。未來它甚至可能幫助開發新方法,恢復那些我們以為永遠失去的早期記憶,就問你激動不激動?要是能想起幾個月到一兩歲時候的事情,你會有什麼感想呢?
第一次看到媽媽的臉,第一次嘗到甜食的味道,第一次感受到陽光的溫暖——這些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鎖在你大腦的某個角落。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如何找回它們,但我們知道,那可能不遠了。
書目:
1. Yates, T. S., Fel, J., Choi, D., Trach, J. E., Behm, L., Ellis, C. T., & Turk-Browne, N. B. (2025). Hippocampal encoding of memories in human infants. Science, 387(6740), 1316-1320.
2. Simms, C. (2025). Babies do make memories — so why can't we recall our earliest years? Nature News, 20 March 2025.
3. Locklear, M. (2025). Why don't we remember being a baby? New study provides clues. Yale News, 20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