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項非遺展現千年苗族文化 民族舞劇《二十四時舞》全國巡演在廈啟動
更新于:2025-03-30 15:58:45

陳遴

人民網廈門3月30日電 (記者張萌)苗鼓轟隆、銀飾叮噹、苗歌悠揚……29日晚,廈門閩南大戲院不時傳出掌聲,當晚,以二十四節氣為軸、以苗族非遺為魂的舞劇《二十四時舞》全國首演在廈門上演。

演出現場,高潮迭起。舞劇《二十四時舞》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軸線,分為“冬至·藏”“立春·啟”“驚蟄·動”“夏至·長”“大暑·褪”“趕秋·實”六個篇章,通過“拱日”“春播”“接龍”等不同場景,在色彩和光影變化中,再現湘西地區民眾的生活習俗、歷史記憶和非遺技藝,呈現出對生命輪迴、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詮釋。

演出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悉,作為一部歷時2年創作而成的作品,該劇碼也是2024年度湖南省重點文藝專案,湘西州12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參與了編創和演出,其融入了苗鼓、苗歌、儺舞、銀飾、八人秋等33項苗族非遺,在帶領現場觀眾沉浸式感受苗族人民勞作生息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舞劇的文化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對苗族舞蹈、音樂、服飾、習俗等藝術形式進行了全新解讀,既遵循尊重傳統精髓和本質內核,又打破了人們的固有印象,讓觀眾在耳目一新中享受極致美感。同時,該劇對道具運用也具有特色,在表演中大量採用舞臺原聲,與現代燈光和音效互動,呈現出極富親切度和代入感的迷人魅力。

“湘西與廈門相隔千里,希望通過這部舞劇,讓廈門市民瞭解苗族非遺和湘西文化……”主辦方表示,廈門作為舞劇巡演的第一站,旨在藉助廈門作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的獨特定位,以及在文化、資源、平臺等方面的優勢,讓湘西文化既能“出山”,又能“出海”。

記者瞭解到,接下來,舞劇《二十四時舞》將陸續走進深圳、成都、杭州、鄭州等城市,完成“山海”與“古今”的“雙重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