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晗
中華文化綿延千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在湖南,一項關於湘繡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實踐,為非遺傳承提供了新路徑——湖南中煙通過將湘繡元素融入捲煙包裝設計,不僅實現了傳統工藝的現代化表達,更探索出一條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
Z世代主播與繡娘跨界合作(蘇聰供圖)
湘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面臨傳承斷代、技藝失傳的困境。湖南中煙與非遺工坊深度合作,從湘繡的針法技藝、紋樣寓意中提煉文化符號,轉化為捲煙包裝的視覺語言。設計師以“虛實針”“鬅毛針”等技法為靈感,通過數位化建模和3D浮雕工藝,在包裝上呈現靈動立體的“芙蓉花開”意象,既保留傳統韻味,又賦予現代審美價值。這一實踐不僅讓湘繡技藝走出深閨,更將其包裝成為傳播湖湘文化的移動展臺。
湖南中煙將品牌行銷推廣重點之一置於文化價值傳播。通過舉辦“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錦繡系列活動”、聯合湘繡技藝傳承人推出“湘繡文物上直播”,將產品包裝設計作為文化載體,剝離商業屬性,強化公共教育功能。在“錦繡元春季主題活動”期間,邀請Z世代主播與繡娘跨界合作,相關話題網路曝光量突破2000萬次,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年輕群體的深度對話。
這一探索不僅為非遺保護提供了“生產性傳承”樣本,也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開闢了新賽道。未來,如何進一步打通非遺IP與傳統製造業的深度融合通道,湖南中煙仍需更多創新嘗試。(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