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老年失智,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阿尔茨海默症,似乎总是和“忘事”紧密相连。 很多人觉得,一旦老人开始频繁忘事,那可能就是老年失智的苗头了。 但今天,我这个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必须得大声告诉大家:老年失智最早的信号,根本不是单纯的忘事! 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一些异常情况的频繁出现,可比忘事要明显得多。 要是忽视了这些信号,很可能就会错失早期干预的绝佳时机。
在日常接诊中,我听到太多患者家属忧心忡忡地说起家里老人“忘事”的情况。 可事实上,老年失智的表现远比这复杂得多,它的早期症状可不只是记忆力方面的问题。 很多时候,在病症初期,患者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记忆丧失,反而是一些看似不太起眼的变化悄悄出现,比如情绪波动、社交行为的改变等等。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症状会愈发显著,最终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记忆和认知障碍。
## 情绪波动像“过山车”
在老年失智早期,不少患者记忆方面的问题还没凸显出来,情绪上却已经开始“翻江倒海”。 他们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特别大。 有时候,患者会莫名地情绪高涨,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烦躁不安,反应还特别过激。 家属们往往觉得这就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变化,没太在意,却不知道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问题。
就拿张大爷来说吧,他以前性格挺温和的,很少发脾气。 可最近这几个月,家里人发现他变得特别爱发火。 早上找不到自己的老花镜,就能在屋子里嘟囔半天,对身边人也没个好脸色; 家里人做的饭菜稍微不合口味,他就会大动肝火。 一开始,家人都以为是张大爷年纪大了,脾气变得古怪了些。 但慢慢地,他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发火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甚至有时候会毫无缘由地大发雷霆。 这下家里人坐不住了,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 一番详细检查后,医生给出了诊断:张大爷已经处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症阶段。 医生特别提醒,像张大爷这种情绪波动,尤其是过度的烦躁、愤怒,很可能就是大脑功能开始退化的早期信号之一,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 生活能力“大滑坡”
很多处于老年失智初期的患者,对自己记忆力方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反而是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了问题。 原本简单的日常小事,对他们来说变得困难重重。 比如说,走进厨房,面对常用的电器,他们突然就想不起来怎么作了; 做完饭,忘记关掉炉灶,差点引发危险。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大脑功能逐渐衰退的表现。
李奶奶以前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家外的大小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可最近,家人发现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孙子放学回家,想吃微波炉加热的面包,让李奶奶帮忙弄一下。 李奶奶站在微波炉前,左看看右看看,摆弄了半天,就是想不起来怎么作。 还有一回,李奶奶出门买菜,走得急,连门都没锁就走了。 一开始,家人只当是李奶奶年纪大了,偶尔犯点迷糊。 但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家人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带她去医院检查。 结果显示,李奶奶已经进入轻度老年失智阶段。 医生说,老年失智早期常常伴随着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的处理能力变差。 要是不重视,病情会发展得很快。
## 語言能力“掉隊”
语言能力的减退也是老年失智一个很隐蔽的信号。 在早期,患者常常会出现忘词的情况,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说话变得磕磕巴巴,无法流利地表达。 虽然他们对别人说的话理解起来还没什么问题,但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却成了难事。 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忘了一些词汇,根本没意识到这可能是健康出了问题。
王教授,退休前在大学里可是出了名的口才好,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喜爱。 退休后,一开始,家人觉得他除了年纪大了些,身体各方面都还不错。 可渐渐地,家人发现和王教授交流变得有些困难。 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王教授经常说着说着就停顿下来,像是在努力回忆什么; 有时候,他会反复说着同一个话题,自己却浑然不觉; 还有的时候,刚说过的话,没一会儿就忘了。 家人一开始只当是老年人说话啰嗦,没太在意。 但后来,王教授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家人聊天时,经常说不了几句就进行不下去了。 家人赶紧带他去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
## 社交兴趣“降温”
老年失智早期,患者在社交方面也会有明显变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参与社交活动。 不管是和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还是和朋友聚会玩耍,他们都提不起兴趣,热情大减。 这可不只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很多时候,这背后是大脑功能退化在作祟。
赵爷爷以前可是社区里的“社交达人”,每周都要和老朋友们约着下棋、喝茶,时不时还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可最近,赵爷爷像变了个人似的,朋友们打电话约他出去玩,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家里人周末想带他出去逛逛,他也总是拒绝,就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 家里人一开始担心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可问他,他又说没啥毛病。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和医生聊起赵爷爷的情况,医生提醒他们,社交兴趣的突然减少,很可能是赵爷爷早期老年失智的一个信号。
面对这些症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得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可别熬夜,熬夜对大脑伤害可大了。 平时还得多动动脑子,玩玩智力游戏,像拼图、数独; 或者多读读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再不然,拿起笔写点东西,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刺激大脑神经的连接,延缓大脑功能的退化。
老年失智可不是个能小瞧的疾病,它的早期信号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大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仔细观察,及时发现这些不寻常的变化,然后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这可是保护大脑健康、预防老年失智的关键所在。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