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的終極罪案:東亞男人的心理困境
更新于:2025-03-29 10:17:50

在遍地都是成長型主角一路升級打怪的國產劇裡,終於出現了主角“不走成長線,反倒走曲線”的故事線——

一個老實窩囊的圍棋教師崔業,在現實困境的磋磨下和內心壓抑已久的慾望激發下,一步步走入歧途,變成犯罪策劃師的故事。

這便是騰訊視頻 X 劇場新播出的《棋士》,王寶強在裡面演了一種很新的男主角。

他不是罪案劇裡常見的正義使者或者大惡人,而是一個扛著生活重壓包袱走著走著走歪了的普通人。

走一步、看三步,底線與現實纏鬥,良知和惡膽互搏;

在輸贏永無定數的人生裡,企圖掌局卻從棋士變成了棋子。

非典型法外狂徒

崔業,一位絕對意義上的非典型男主角。

一個佛系圍棋天才,有絕頂聰明的腦子和高明手段,原本想靠才華贏得成功;

但耿直如他,因為不懂得賄賂教練輸掉選拔比賽,錯失機會,然後開啟了懷才不遇、窩囊還有點小清高的平凡人生。

上了班不願意陪領導老闆喝酒應酬,當了父親不知道雞娃補課抓成績,只想鑽進棋盤棋譜裡逃避失意的生活,結果因為兒子骨折用不起進口好鋼釘,被一下子丟進了現實的缺錢難題里。

佛系普通人,不愛錢,但沒錢又寸步難行。

他必須籌錢給兒子手術,只能開始用唯一的棋術變賣價值。

為了賺外快,崔業只得放下棋士清高,陪大款老闆王紅羽(李乃文飾)下棋,給老闆哄開心了就能撈點“學費”;

但他又不止輸棋贏錢,圍棋手的習慣讓他下意識以棋局研究人性,一局棋便已經洞察了對手貪心不足且眼高於頂的性格特徵,為後文他“反殺”王紅羽埋下伏筆——

“別人賣他一個破綻,他就會咬鉤,還會趕盡殺絕。”

其實為了賺錢下爛棋這事,崔業原本是極度抗拒的,因為這顯得他多年以來對棋局的掌控、輸贏的執念、和棋士的自尊都被撕扯成了過時笑話。

但再佛系的天才也有複雜的七情六慾,他被迫“還俗”的原因不僅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的自尊心,奪回自己失去的話語權。

崔業的心理困境也是很多人的普遍問題:對原生家庭,又恨又依賴。

他恨自己的刑警隊長哥哥人見人愛,工作體面,家庭幸福,但又在生活中不得不接受哥哥的照顧。他在心中暗自較勁不服,所以再缺錢也絕不和親哥開口。

對妻子也是這樣,羞於愛,羞於表達,最終搞砸了婚姻;妻子眼裡的他不求上進,眼界心胸狹隘到只有棋盤那麼大,未來日子沒有一點盼頭。

婚姻、事業、原生家庭,樣樣不得已,和現實中很多人一樣,崔業迎來了他的中年危機。

但和普通人不一樣的是,他有個絕頂聰明的大腦。於是他開始佈局,企圖當生活中的棋手——

要掙錢,要搶兒子撫養權,要向家裡人證明自己不是窩囊廢。

然後一步步走向失控,他以為是棋手,結果成為了命運的棋子。

觀眾不是看客,而是思考者

不僅有一個非典型的男主,《棋士》還有一條“走曲線”型的主線,這也是罪案劇裡的非典型的敘事方式。

劇集並非將故事線簡單粗暴地塞到觀眾眼前,而是讓觀眾跟隨主人公的視角,一起經歷他的生活,感受他的困境,思考他的轉變——

崔業,從老實本分的圍棋老師,到手段高明的罪案軍師,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環環相扣、步步為營的。

開始的每個環節,崔業都是被命運玩弄的倒楣蛋。

先是去取錢,碰上搶信用社的,被劫匪挾持成了同夥,他利用下棋的招數,帶著劫匪卷著錢,設局衝出了員警包圍圈。

就這麼稀里糊塗地跨過了法律邊界,參與了劫匪的分贓、綁架、意外殺人,被迫擁有了犯罪記錄。

但他也沒有原地直接黑化成法外狂徒,崔業還是企圖讓生活回到正軌——

他本想請求王紅羽合作,兩人一起合開個圍棋大師班,給老闆們拿棋術傳授生意經、大道理,賺乾淨合法的錢,但卻被戲耍一番,丟了部來路不明的走私貨手機打發他。崔業調查出王紅羽確實是通過搞走私發不義之財,還差點因此丟了小命。

家中危機又在持續加碼,一邊是兒子又檢查出了漸凍症,需要準備巨額醫療費;另一邊老婆開始催促他辦離婚手續,想要帶兒子出國生活。

至此,來自老婆孩子的迫切壓力、擺在眼前的肥肉大款都有了;

他才終於下出了無法回頭的一步棋——主動出擊、搞王紅羽。

崔業已經料定了王紅羽的心理,精準拿捏七寸,用手中的髒錢證據向他敲詐三百萬。且三百萬的數額,也是他之前調查踩點,根據王紅羽一倉庫走私機的市場價計算出來的。

大多數人的命運不在某一刻發生劇變,而是由積攢已久的矛盾、各方緣由的拉扯、一點一點偏離既定軌道的。

崔業的“走歪”故事也一樣,像一盤大棋一樣漸次展開;

觀眾不是單向線性敘事的看客,而是面對棋局的思考者。

生活比棋盤開闊多了

雖然這部劇講的是一個沒落於生活的圍棋天才逐漸崛起但卻“走歪”的悲劇命運;

但並沒有粗暴地將這出悲劇單純歸罪於個人選擇,他本可以不這樣。

崔業是沒趕上時代的公交車的人,他拚命地追趕,但根本選錯了路,這背後的原因有被逼無奈:

為了給兒子籌錢治病、為了爭奪撫養權、為了不讓妻子出國離開……

總的來說,還是缺錢、需要錢。

而現實的處境是,只知道抱著棋盤棋譜的他,永遠在錯過、永遠在失去,他沒辦法從正道上,把才華置換成物質。

這些現實的外界因素,都在擠壓著他的生存空間,把他往錯路上推。

但崔業也是個複雜的人物,他做出瘋狂的舉動,也是為了自己的心理困境:

他要向奚落他的人證明自己、他要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重拾天才棋士的自尊心。

於是慾望越來越膨脹,人生也越來越失控。

讓人唏噓的是,曾經意外捲入信用社搶劫案的他,面對一行李袋鈔票也只想拿回本屬於自己的那一萬五;

但後來自己搞上敲詐勒索,張嘴就是三百萬現金。

他越想把棋譜里的方法論訴諸生活,訴諸犯罪冒險,就離他追趕的生活越來越遠;

但這些見不得光的罪惡秘密卻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瘋狂。

命運太愛開黑色幽默的玩笑,崔業曾經目睹那群劫匪搭上性命,換回一車廢紙練功鈔,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可以預見的,他所追求的金錢、親情、尊嚴……也會在這條歧途上化為泡影;

甚至他僅剩的本領,那些招數也總會有露出馬腳、敗下陣來的一刻。

生活往往不會在一瞬間坍塌,崔業每一步都謹慎思量、費盡心力,卻不可挽回地踏入錯誤的河流。

棋手最信“人生如棋,落子無悔,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位天才棋士,把自己的人生經營成了一局落花流水的棋,這樣的造化才最慘澹也最跌宕精彩。

圍棋里的黑子白子顆顆分明,輸贏成敗也總會有個明確分曉。

但生活比棋盤開闊多了,每個普通人命運的沉浮,又何止千變萬化;

黑白之外還有太多色彩,更不必循著什麼招數門法,死磕評判標準單一的贏。

看這部劇時,總覺得崔業真可惜,他本可以不這麼走,卻一念之差上了絕路。

《棋士》一直在給出這個信號——

其實他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要跳出傳統大男子主義的束縛,不再執著於證明自己有才華本領,去求助、去表達情感,就不會被生活逼進死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