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清明節,必吃一款美食叫做青團,青團是以春天特有的一種野草——鼠曲草為原料,拌以糯米粉揉成團,裹入或甜或鹹的各種餡料蒸製而成。
清明當天不開火,就以青團為食。
很多地方都有清明節吃寒食的習俗,那是因為,青團是與一個節氣——寒食聯繫在一起的。那天不能吃熱的東西。主要是用來懷念一個叫介子推的賢臣的。故事大家可以百度瞭解下,我在這裡就不多說。後世為了紀念介子推,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不過,隨著美食品種的豐富,如今的寒食品種絕對不單單只有青團啦,街頭火爆的烤餅,也成了南方家家戶戶餐桌上的新寵了。
烤餅的做法其實很簡單,老式做法就是用個灶就能做,為了衛生,我今天用的是烤箱,烤餅有鹹味和甜味兩種,黑芝麻花生碎加白糖做成甜的餡,是很多孩子的最愛,我家娃喜歡吃鹹味的,加了肉餡的烤餅,還沒出鍋呢,就已經香氣四溢了,這個烤餅的方子美美基本上隔兩天就要做一次,不需要發酵,零失敗哟,大家不妨收藏起來,放假了試試!
【鮮肉烤餅】
300克麵粉 160克清水 1克鹽 10克玉米油
鮮肉餡:豬肉適量 鹽適量 生抽適量 黃豆醬適量
裝飾:黑芝麻適量
做法:
食材準備好。
麵粉倒入盆中,加入水、鹽、油,
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再揉成麵團,成團即可,無需久揉。麵團表面不光滑也沒關係,蓋上保鮮膜醒30分鐘。
醒好的麵團再稍微揉一揉就變得非常光滑啦。
將麵團分成四份,放在撒了乾粉的案板上稍微擀薄。
抹上黃豆醬。
事先將豬肉剁成末,加入生抽和鹽醃制十分鐘。
舀一勺豬肉餡放在面片上。
包起來,收口捏緊。
收口朝下,稍微按扁。
輕輕擀成長條,喜歡吃脆的擀薄一點,喜歡柔軟的口感就稍微厚一點。
表面刷油。
撒上黑芝麻裝飾。
將餅放入鋪了油紙的烤箱,200度烤15分鐘。香噴噴的鮮肉烤餅就做好啦。
鮮肉要事先醃制,餅的口感有兩種,喜歡吃脆的就將餅擀薄一點,烤出來的餅是酥脆噴香的,喜歡柔軟一點的,就稍微厚一點,烤出來的餅軟軟特別勁道,酥脆的烤餅放涼了也照樣好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