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6日週三,據TD Cowen分析師稱,微軟放棄了在美國和歐洲的新數據中心專案,這些專案原計劃消耗2吉瓦電力。分析師們將此舉歸因於支撐人工智慧運算的計算機集群供過於求。他們還表示,最新動作也反映了微軟放棄了部分與OpenAI的新業務。
TD Cowen分析師Michael Elias、Cooper Belanger和Gregory Williams在週三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
過去六個月中,微軟的收縮策略包括租約取消和延後。與此同時,谷歌已介入,接手了微軟在歐洲放棄的一些租約,而Meta則在歐洲拿下部分釋放出的產能。
我們仍然認為,租約取消和產能延後表明數據中心供過於求,與當前需求預測相比存在明顯過剩。
今年早些時候,微軟與OpenAI表示,雙方已修改了多年的合作協定,允許OpenAI使用其他公司的雲計算服務,前提是微軟本身不需要這部分業務。
此前2月24日,TD Cowen的相關報告就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令投資者感到不安。報告稱,微軟已經取消了與多個私營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數項租賃協定,涉及功率總計數百兆瓦。這些舉動表明,微軟可能正處於數據中心“供應過剩”的局面。
早在上個月市場就擔心,微軟的舉動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鑒於微軟在美股“科技七姐妹”中擁有最大的預計資本支出增長曲線,如果它率先打破“資本支出衝天”的敘事,那麼其他公司很可能會迅速效仿。市場不禁要問:難道美股對DeepSeek的第一反應沒錯?驅動美股上漲的AI資本支出盛宴是否已近尾聲?
對於TD Cowen的最新報告,微軟一位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多虧了我們迄今為止所做出的重大投資,我們已經具備了滿足當前及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的有利條件。微軟公司去年新增的產能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雖然我們可能會在某些領域戰略性地調整或放緩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但我們將在所有地區持續保持強勁增長。這使得我們能夠為未來的增長領域投資並分配資源。
微軟表示,其將在截至6月的本財年內花費約8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慧數據中心,但此後的增長速度將開始放緩。公司高管們表示,在為支援OpenAI及其他人工智慧項目而進行瘋狂擴張之後,支出將從新建專案轉向為數據中心配備伺服器及其他設備。
Meta和谷歌的發言人週三未就TD Cowen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評論。
本周早些時候,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警告,美國廠商的AI數據中心建設可能正在形成泡沫,全球科技巨頭數千億美元的AI投資規模令人擔憂。大型科技公司、投資基金和其他機構紛紛競相建立AI訓練伺服器基地,這種趨勢開始顯得有些盲目。許多項目在建設時並沒有明確的客戶。
蔡崇信表示,“我開始看到某種泡沫的萌芽,一些規劃中的專案在尚未獲得需求協議的情況下就開始籌集資金。當人們開始在沒有明確需求的情況下建造數據中心時,我開始感到擔憂。有很多人冒出來,基金也紛紛設立,去籌集數十億甚至數百萬的資金。”
周三,美股再度大跌,納指100盤中跌超2%,英偉達一度跌超6%,微軟收跌1.3%,Meta跌近2.5%,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超3.2%。
財經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美股的過山車行情又再次全面啟動。或許推動週三看跌情緒最關鍵的因素,正是一個月前引發拋售的同一因素——TD Cowen的報告。
從市場反應來看,投資者似乎不再相信那些曾經的市場指揮官們,而是紛紛押注於TD Cowen的觀點——租約的取消和延後表明數據中心相對於當前需求預測存在供過於求的現象。
Zerohedge還提到,此前報導的Coreweave正在急速完成其大規模IPO(公司估值定在320億美元,可能籌集高達30億美元現金)。Coreweave主要收入來自微軟,而微軟最近放棄了一項價值120億美元的計算業務選項,儘管報導稱該計算名額隨後迅速被OpenAI填補。
下圖為TD Cowen兩次報告后英偉達股價走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