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一位從事量子計算機研究的高管表示,量子計算的實際應用距離我們可能只剩下五年時間。
美東時間週二,據CNBC報導,谷歌量子AI硬體部門負責人Julian Kelly表示,量子計算機可能能夠實現前所未有的技術突破,包括進行尖端物理學的研究,並生成新型數據。他表示:
“我們認為大約五年後,量子計算機會迎來一次真正的突破,能夠解決只有量子計算機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
週二,量子計算概念股多數跌。昆騰盤中跌超7.5%,微美全息一度跌超4.4%,而IONQ、QBTS、QTUM、ARQQ、QUBT、霍尼韋爾跌幅收窄,午盤曾分別跌超4.1%、7.3%、0.5%、7.7%、5.9%、0.7%。IBM漲近1%後漲幅收窄。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量子計算領域專家的認可。量子電腦與傳統計算機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基於“量子比特”(qubit),能夠同時處理多個狀態,而不是像傳統電腦那樣只能處理0和1的二進位信號。這種特性使得量子計算機在處理某些複雜問題時,遠遠超出傳統計算機的能力。
Kelly表示,量子計算的初步應用可能會集中在類比尖端物理學領域。這些領域的研究通常超出了傳統計算機的處理能力,量子計算機則有望突破這一局限,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此外,Kelly還提到,量子計算機有可能生成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數據,但目前這一用途還屬於“推測性的”。
量子技術在谷歌的一項重要突破之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去年12月,谷歌宣佈在量子計算的錯誤修正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突破為實現可用的量子計算機鋪平了道路。谷歌的最先進量子計算機目前擁有105個量子比特,儘管專家指出,要實現廣泛有用的應用,量子計算機可能需要擁有100萬個甚至更多的量子比特。
與此同時,微軟也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進展。今年2月,微軟推出了新的量子計算晶片“Majorana”,該晶片的工作原理依賴於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這一創新使得量子計算更接近實際應用。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表示,創造這種新物質狀態是為了讓量子計算機能夠更有效地處理資訊。
此外,英偉達儘管並不生產量子處理器,但該公司在上周舉行了一個“量子日”活動,邀請了12家領先的量子公司、亞馬遜和微軟等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量子技術的未來潛力。
儘管量子計算技術前景廣闊,但它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今年1月曾表示,可能需要15年甚至更長時間,量子計算機才會真正進入市場並實現有用的應用。
這一言論引發家上市的量子公司股價大跌。然而,黃仁勳上周對這些言論做出了澄清,表示自己1月份對量子計劃時程表的判斷是錯誤的,但仍強調該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指出:
“量子計算當然有潛力,所有人都希望它能夠帶來非凡的影響,但這項技術的複雜性超乎想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