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任建新
吃貨們有沒有明顯感覺到,海底撈的價格沒那麼貴了?
通過門店的調整和優化,海底撈控制了擴張速度,與此同時,調整菜品結構和價格,降低消費門檻,2024年其客單價降至97.5元,已與2017年基本持平。
一系列舉措之後,“火鍋之王”終於觸底反彈,實現了連續增長,於2024年站上自身業績巔峰。
與海底撈一樣,2024年諸多連鎖火鍋品牌均大幅調低客單價,試圖藉此將顧客留在火鍋店裡。
站上巔峰
連續兩年的業績增長之後,“火鍋之王”海底撈(06862.HK),終於再次攀上了自身業績巔峰。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7.5億元、歸母凈利潤47.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4%和4.65%;全年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同比增長4.5%。但與上年相比,各項核心經營指標增速已明顯放緩。
在經歷了上一輪盲目擴張而導致業績大滑坡和大面積關店之後,海底撈已調整了開店的節奏。
2023年,公司只新開了9家海底撈餐廳,重啟了26家前期關閉的門店,與此同時,關店32家,餐廳數量僅凈增3家,期末海底撈餐廳數量為1374家。
去年,公司門店調整和優化繼續。年內海底撈品牌新開62家,重啟前期關停門店2家,全年關閉或搬遷70家,門店凈減少6家,期末門店數量為1368家。
經營模式上,海底撈也出現了較大的調整。去年3月4日,公司宣佈將著手推進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從過去的全直營,變為“直營+加盟”並行的餐飲企業。
不過,海底撈對加盟設置了較高的門檻,限定於機構和有經驗的企業,並不對普通投資者開放。而且,海底撈還將對加盟店採取託管加盟的方式,通過這種“強管理”,來實現加盟店全面對標直營店。
在2024年度業績報告中,海底撈披露,自加盟模式推出以來,下沉市場展現出了更強勁的需求,7成以上的加盟申請都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來自縣城。
整體而言,海底撈對加盟仍將採取謹慎的態度,預計短期內,加盟店的數量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截至2024年終,海底撈品牌加盟餐廳的數量也僅有13家。
以價換量
曾幾何時,只要是趕著飯點去海底撈就餐,都得長時間排隊,甚至誕生了一批圍繞海底撈謀生的“黃牛”。
但前些年,顧客明顯感覺到,去海底撈吃火鍋,很多情況下,都不需要等號太久,甚至無需等位。這既有外部環境的原因,也是海底撈過快開店門店加密之後,顧客被分流的結果。
曾經海底撈的翻台率達到恐怖的5.0次/天,也就是說,其每张餐台平均每天要接待5桌客人。但到2022年時,翻台率降到2.9次/天。
2023年外部環境改善,這一直接決定海底撈經營效率的數位,終於回升至3.8次/天,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4.1次,但仍沒有回到最好的時候。
為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行業快速反覆運算等挑戰,海底撈在2024年還拿出差異化經營思路,試圖打造一個“不一樣的海底撈”。
公司以穩定管理基礎紅線為前提,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一線餐廳,充分鼓勵各餐廳實施差異化經營,以滿足不同顧客的個人化需求。
2024年,每家海底撈餐廳根據所處商圈和日常客流情況,在產品、場景、價格等方面靈活調整,盡可能低滿足顧客需求並吸引潛在顧客。
雖然,海底撈的定位是大眾火鍋,但價格並不大眾。2018年,將客單價做到了100元以上,到2020年,進一步提升至110元。一時間,大眾變成了高消費。
最近幾年,消費環境明顯變化,海底撈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策略,頻繁在團購平臺上架促銷或套餐活動,客單價終於掉頭向下。2023年為99.1元,再次降到百元以下,2024年,進一步降至97.5元,接近於2017年的水準。
海底撈餐廳謹慎開店,公司如何維持增長?2024年,集團啟動“紅石榴計劃”,要想孵化和發展更多餐飲品牌。
截至2024年終,公司通過內部創業已創立了“焰請烤肉鋪子”、“火焰官”、“小嗨火鍋”等11個餐飲品牌,共計開店74家,實現收入4.83億元,暫時難對公司的整體發展形成強力支撐。
火鍋集體低頭
火鍋發源於重慶,是底層船工們,為方便生活做飯驅寒而發明的一種烹飪方式。這種餐飲形態,因為口味豐富、價格親民、方便複製,快速從重慶推廣至全國,成為了中餐中最大的品類。
過去,火鍋很便宜,上班族們結束一天的工作,三五好友結伴,吃一頓熱辣滾燙的火鍋,喝一點啤酒,緩解一天的疲憊,人均才幾十塊錢。
可最近幾年,火鍋打著消費升級的旗號,價格越來越貴,動輒人均百元以上,已超過了很多中餐。
不僅是海底撈,主打台式小火鍋的呷哺呷哺推出高端品牌湊湊,人均消費一度超過150元;九毛九(09922.HK)旗下慫火鍋,客單價也在120元以上;定位於高端的巴奴,價格更貴。
前不久,就連巴奴創始人杜中兵也公開吐槽火鍋價格越來越貴,底層人民越來越消費不起。他甚至建議月薪5000元,就少吃或不吃火鍋,不要吃巴奴,吃一點麻辣燙就好了。
雖然,他的言論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但也尚算中肯。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性價比,火鍋行業為求生存,不得不集體向市場低頭。
2024年,巴奴為“照顧市場情緒”,實施了品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物理性和結構性調價,其北京地區的客單價175元下調160元。
在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呷哺呷哺(00520.HK)直言,受消費降級影響,旗下湊湊品牌受到巨大衝擊,客流下滑。雖然採取了增加小份菜、會員優惠、線上線下行銷活動等各種措施,但翻台率仍從2.1下滑至1.6。期內,客單價從142.2元降至137.8元。
去年上半年,慫火鍋的客單價從121元降至110元,到第四季度,更是跌破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