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對話荷蘭駐華大使昊使博:
北京這座城市氣勢非凡令人讚歎
本報記者 宋佳音
從2023年秋風乍起時抵京到如今鬱金香開放,荷蘭駐華大使昊使博已在北京度過了近兩年的時光。沿中軸線感受歷史厚重,去新工體見證現代活力;漫步亮馬河畔看生態之美,騎行街頭感受市井煙火……厚重歷史與現代活力完美交融的北京,令這位外交官發出由衷讚歎:“這座城市氣勢非凡、令人讚歎!”
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工作非常出色
初到北京,昊使博便被這座城市的磅礴氣韻所吸引。“無論城市規模還是餐廳美食,都令人讚歎。”
更令昊使博讚歎的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北京中軸線。他認為,中軸線不僅是北京城市空間上的一條軸線,更見證了北京城悠久的歷史,“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來北京的遊客如果想瞭解這座城市乃至這個國家的歷史,中軸線是一個很好的視窗。”
作為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夜間的天壇讓昊使博印象深刻。“尤其是有一些特別的遊覽活動,展示了北京的豐富歷史。”昊使博表示。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昊使博將生活融入北京的四季流轉。
他常沿亮馬河慢跑,感受河水治理後的清澈與岸邊綠蔭的靜谧。
他也會騎上自行車上班或在城市裡漫遊,“這裡的自行車專用道特別棒,道路起伏也不大,騎行很舒服。”
時間更充裕的休息日,昊使博會攜家人前往京郊遊玩。在昌平區的小村裡採摘草莓、喝咖啡,去延慶感受長城的壯闊,在八達嶺長城的磚石間傾聽歷史的迴響。
在冰雪季,他還會帶上家人去滑冰,“短道速滑在荷蘭非常受歡迎。”昊使博說。
新工體落成後,他還應邀前往領略北京體育新地標的魅力。
談及在京生活,昊使博說隨處可見的雙語標識帶來很大便利,他還對移動支付和網約車等數位化服務讚不絕口,“我和家人私人出行,總是打網約車,非常方便。”
當被問及是否看過《哪吒2》時,昊使博坦言尚未觀影,但對其全球票房佳績印象深刻,也知道影片在年輕人中間深受歡迎。他計劃在電影英文翻譯版推出後,組織大使館全體人員集體觀影。
“正如《哪吒2》的表現,我認為中國電影在世界其他國家也變得越來越流行。”昊使博說。
跨越洲際的多元協作
在農業、科技、文化等領域,北京與荷蘭正書寫著跨越洲際的多元合作篇章。
中山公園正在舉辦的鬱金香花展,見證了中荷友誼的芬芳。
1977年,荷蘭女王贈送的鬱金香種球在中山公園紮根,象徵著中國與荷蘭等國的深厚友誼。如今,荷蘭83%的鮮花出口至中國。荷蘭的農業高新技術,也正在為北京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增添了助力,瓦赫寧根大學的專家與北京的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攜手,正在探索可持續農業的未來。昊使博表示:“合作不僅是生意往來,更是技術與知識的共用。”
文明交流互鑒的步伐也在繼續。去年阿姆斯特丹“魅力北京”展覽的成功,印證了兩國文化的相互吸引。今年798藝術區的“匠心之旅”陶瓷展,更以青花瓷與荷蘭代爾夫特藍瓷的對話,詮釋著跨越時空的美學交融。
昊使博表示,在綠色能源、人工智慧、生物技術以及應對老齡化等方面,雙方也可以密切合作。
不僅是“風車王國”與“鬱金香王國”
若問荷蘭最鮮明的符號,答案或許是風車、運河與鬱金香。但在這片有“風車王國”與“鬱金香王國”之稱的國土上,驚喜遠不止於此。
阿姆斯特丹的運河遊船、鹿特丹的未來主義建築等等都是荷蘭旅遊的熱門打卡地。但昊使博更推薦遊客深入鄉村:羊角村的木鞋作坊、格羅寧根的彩色房子、呂伐登的瓷器工坊,處處藏著未被遊客發現的靜谧之美,“這些地方雖然沒有大城市知名,卻有其獨特的文化與風景。”
荷蘭飲食以土豆、鯡魚聞名,但移民文化賦予了它更多可能。印尼炒飯、土耳其烤肉与荷兰煎饼的混搭,展現了這個國家的味覺包容性。昊使博說,荷蘭人很注重飲食健康,喜歡吃魚,他還特別推薦遊客可以試試生吃鯡魚。
“來荷蘭請務必放慢腳步。”昊使博建議遊客預留一周時間,前幾日暢遊大城市,後幾日深入鄉村騎行或徒步。他表示,與當地人交流是解鎖荷蘭的關鍵,“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會讓你對荷蘭有不一樣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