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曾是藍色星球?祝融號發現“古海洋”證據引熱議
更新于:2025-03-27 17:19:49

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最近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的一項發現,震驚了科學界。它深入地下10至35米處,揭示了一組排列整齊、形如“巧克力蛋糕層”的傾斜沉積體,總數高達76個。這些沉積體的雷達圖像與地球上的海岸沙灘驚人地相似,甚至連沉積物的顆粒質感都與地球上的細砂、中砂別無二致。

科學家們對此激動不已,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是證明火星歷史上存在海洋的“最後一塊拼圖”。那麼,“祝融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原來,“祝融號”搭載了次表層穿透雷達,這讓它擁有了類似給地球做CT的“透視眼”。正是這個雷達,穿透了35米深的土壤,捕捉到了這些隱藏的“古海岸線”。沉積體整齊地向北傾斜,每層平均傾斜角度為14.5度。這與風吹沙灘時沙子的自然堆積原理相似,排除了火山、河流等其他可能性,進一步證實了這些沉積體是在長期穩定的海洋環境中形成的。

這一發現顛覆了人們對火星的傳統認知。過去,人們只在火星極地發現了冰川,認為這顆星球只有極端的“冰火兩重天”。然而,這次發現的液態水證據,將火星上存在水的區域從寒冷的極地擴展到了溫暖的中低緯度地區。科學家們推測,在約36億年前,火星可能像地球一樣溫暖濕潤,北半球的大片土地被海洋覆蓋,這樣的環境或許孕育了生命。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些地下冰層中可能隱藏著遠古海洋的水資源。在未來人類計劃移民火星時,這些冰層或許能成為寶貴的生活水源,顯著降低移民成本。通過研究這些沉積物,科學家們還能揭示火星的“氣候日記”,為人類改造火星環境、實現長期居住提供寶貴資訊。

這一發現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感歎:“原來火星曾是藍色星球,感覺科幻片要成真了!”還有人幽默地提出:“如果真有古海洋,會不會有火星恐龍?”更有網友對未來充滿期待:“未來火星水費是不是要便宜到爆?”

火星未來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遐想。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