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發現於1930年,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都被認為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文學家們卻逐漸發現,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這冥王星顯得很是另類。
首先來講,冥王星個頭實在是太小了,其體積和品質,甚至連月球都比不了,你想啊,行星嘛,好歹得有點分量是不是?而且,冥王星這傢伙的軌道也太“不正經”了,別的行星都在一個差不多的平面上繞著太陽轉,就它一個的軌道,傾斜得很是厲害,並且還是一個狹長的橢圓。
(注:冥王星直徑約為2376.6公里,品質約為1.303 x 10^22千克,軌道傾角約為17.16度,離心率約為0.2488)
更重要的是,從1992年開始,天文學家在冥王星所在柯伊伯帶附近區域,陸陸續續地發現了數十顆與冥王星的個頭差不了太多的天體。所以大家就開始嘀咕了,如果冥王星是行星,那這些天體又算什麼?難道太陽系要有幾十顆行星?這顯然很難令人接受。
終於,在2005年,一個名叫閱神星(Eris)的天體被發現了,根據當時的估算,這傢伙的個頭竟然跟冥王星差不多,甚至可能還要更大一點。
這下可炸開了鍋,於是乎,在2006年,天文學家們坐在一起,鄭重其事地投了個票,結果呢,冥王星很“不幸”地被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被降級成矮行星,從此以後,我們的太陽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
冥王星的名字,很容易讓人向“陰森可怕”這方面聯想,那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是否真的“星如其名”,它到底有多可怕呢?實際上,對於我們人類來講,冥王星確實有不少可怕之處。
冥王星最直觀的可怕之處就是冷。冥王星離太陽實在是太遠了,遠到什麼程度呢?它最近的時候離太陽也有44億公里,最遠的時候更是達到了74億公里,與之相比,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卻“只有”大約1.5億公里。
這麼遠的距離,太陽光傳到冥王星那裡,能量就少得可憐了,所以冥王星的表面溫度那是相當的低,平均溫度都在零下229攝氏度左右,就算它跑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溫度也就零下223攝氏度左右,在這種極度嚴寒的環境下,我們已知的任何生命,那都是活不下去的。
然後,冥王星上還黑。你想啊,距離那麼遠,太陽光到達那裡的強度自然就大大減弱了。如果你站在冥王星上抬頭看太陽,你會發現,太陽看起來只有地球上看到的木星那麼大(視直徑大概只有0.014度)。
雖然太陽還是能照亮冥王星,但是亮度跟地球上比起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就算在冥王星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太陽的亮度也只有地球上的900分1左右,而等它跑到離太陽最遠的地方,太陽的亮度就只有地球上的大約2500分之1。所以說,冥王星上是一個非常昏暗的世界。
再來說說時間。冥王星也跟地球一樣,會自轉,也就是說它也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不過,它自轉一周的時間可比地球長多了,大約需要6.387個地球日,也就是說,你在冥王星上過一天,相當於在地球上過了六天多。
值得一提的是,冥王星的自轉方向還跟地球是反著來的,在地球上,我們看太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但是在冥王星上,你看到的卻是太陽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兩極有極晝和極夜的現象,這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是傾斜的。其實冥王星也一樣,而且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更大,達到了120度左右,如此一來,就導致了冥王星上的極夜範圍比地球大得多,範圍最大的時候,其星球表面有大約4分之1的面積都會處於極夜之中。
更可怕的是,冥王星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大約247.94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冥王星上的一年,相當於地球上的兩百多年,本來極夜的範圍就大,再加上這一出,冥王星上的極夜就變得極為漫長,所以如果你不巧正好身處冥王星上的極夜區域,那等待你的,就將會是無盡的黑暗……
此外,冥王星還有一顆衛星,叫做卡戎(Charon),它是冥王星的5顆衛星裡最大的一顆,其直徑有1212公里左右,品質約為1.586 x 10^21千克,大概相當於冥王星的12%。
由於卡戎的質量對於冥王星來講挺大的,並且它與冥王星距離很近(平均距離僅為19571公里),這就使得它們都被對方潮汐鎖定了,而這也就意味著,卡戎和冥王星始終會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對方。
另一方面來講,因為卡戎離得近,它在冥王星的天空中看起來會很大,其視直徑大概可以達到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8倍之多。
所以如果你站在冥王星上朝向卡戎的那一面,那你就將會看到天上掛了一個巨大的星球,並且它的模樣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始終不會出現變化。
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冥王星的大氣層很稀薄,並不會對你的視覺造成什麼干擾,所以這個巨大的星球在你眼中會顯得非常清楚。這樣的場景,再配上冥王星上的昏暗光線,想想都會令人覺得可怕。
當然了,所謂的可怕,只是站在我們人類角度上的說法,事實上,已知太陽系中的所有星球除了地球之外,其他的星球對於人類來講都挺可怕的,只不過它們各有各的可怕之處而已。
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好好愛護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