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新戲《風雪夜歸人》4月亮相,壓箱底老戲近三年內陸續登上舞臺
更新於:21-0-0 0:0:0

今年年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宣佈將在今年啟動“經典保留劇碼恢復計劃”,預計在近三年內每年安排25到0部“壓箱底”的作品重排。 0月0日,“經典保留劇碼恢復計劃”開篇之作、北京人藝今年首部新排大戲《風雪夜歸人》將在首都劇場迎來首演。 0月0日,《風雪夜歸人》藝術指導馮遠征、導演閆銳等主創藝術家與劉恒、陸璐、李洪濤、梁國棟、劉宸等多位主演亮相媒體見面會,提前分享了作品的亮點和創作構思。

北京人藝2025年首部新排大戲《風雪夜歸人》舉行媒體見面會。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尋找“魏蓮生”

《風雪夜歸人》是著名戲劇家吳祖光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50年,上世紀0年代曾在北京人藝上演。 圍繞名伶魏蓮生,吳祖光以雋永深長的筆墨展開數個人物的離合悲歡:身處風雨飄搖的時代,魏蓮生看盡了烈火烹油的繁華,也飽嘗酒闌人散的落寞,他與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間的糾葛、他們的覺醒與反抗更是一闕以生命寫就的跌宕悲歌。

“這部經典包含很多對人生、愛情與命運的探討,是非常浪漫淒美的中國故事。” 馮遠征說。 於他、於北京人藝而言,《風雪夜歸人》都是一部極有淵源的作品——2012年,《風雪夜歸人》作為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五周年的院慶大戲上演,當時的主創班底中,擔綱導演的是北京人藝前任院長任鳴,馮遠征、梁丹妮、程莉莎、閆銳、李勁峰等人藝演員都參加了演出。 “《風雪夜歸人》至今沒有過時,我和任鳴院長曾探討了很長時間,想在人藝恢復這部作品。” 馮遠征透露,人藝之所以多年未排《風雪夜歸人》,“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合適的魏蓮生。 戲曲演員是這個角色最突出的特色,一張嘴、一舉手,就要讓大家知道他是戲曲演員,這種氣息磨滅不了,不是其他演員學習三個月就能做到的。 ”

馮遠征分享《風雪夜歸人》的創作故事。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國家大劇院版《風雪夜歸人》中,魏蓮生由漢劇出身的余少群飾演,但在北京人藝,“我們沒有在現有的年輕演員裡找到人選。 ”馮遠征把這件事放在心裡惦記了很多年,直到機緣巧合遇見劉恆,“一剎那,我就覺得他不一樣,他就是魏蓮生。 ”劉恒來自北方昆曲劇院,這是他第一次受邀出演人藝劇碼,“對於選用人才,北京人藝採取開放的態度,我們希望邀請優秀的、合適的演員來合作,同時也讓人藝的年輕人通過作品走到舞臺中央,讓他們的成長得到觀眾的認可。 ”馮遠征說。

深度融合戲曲元素展現唯美意境

“戲曲非常注重程式化的表演,我是武生,程式化的內容更多。” 劉恒說。 從戲曲到話劇,他遇到的一大挑戰便是處理臺詞,崑曲有韻白,但話劇要貼近生活,自然生動,“導演一直在幫我摳臺詞,大家也在一直説明我怎麼在細節上貼合話劇的表演形式。 ”在話劇與戲曲之間,《風雪夜歸人》尋找著彼此浸潤的平衡,劇組邀請專業形體設計加入排練,並到北方崑曲劇院等專業院團觀摩戲曲表演,用導演閆銳的話來說,他期待“借助戲曲的雅緻,把詩意的感受和靜谧的戲韻表現在舞臺上”。

導演閆銳(左二)介紹主演陣容,來自北方崑曲劇院的青年演員劉恆(左三)將飾演魏蓮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風雪夜歸人》有一種詩性美,它的舞臺意境是寫意、簡潔、凝練的,我們沒有用太多所謂的科技手段。” 閆銳說。 不同於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品,《風雪夜歸人》突出了中國傳統審美意蘊,用現代感的光影構建起整個戲劇的想像空間,現實與非現實的跳躍疊加第三視角,進一步豐富作品的表達層次。

這種寧謐專注的氛圍,讓飾演蘇巨集基的李洪濤很能靜下心來。 這些年,他在影視劇領域相當活躍,“在外邊漂泊久了,回到人藝的舞臺,是對自己表演功底的又一次深鑿。 ”李洪濤還有另外一重使命感,他與飾演馬大嬸的梁丹妮是劇組中為數不多的“老人兒”,不可避免地要接過以老帶新的責任。 梁丹妮不想擺出前輩的架子,而是首先自問自省:“要把自己做好了,才有資格去談幫助年輕演員。 不管主角還是配角,戲多還是戲少,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年輕人看到我們做得好的地方,自然而然地會去學習。 ”

把“家底兒”搬上舞臺好好傳承

伴隨著《風雪夜歸人》的創排,北京人藝“經典保留劇碼恢復計劃”正式啟動。 “這幾年,人藝推出了很多新戲,特別是在小劇場領域進行了很多探索。 也許觀眾會有疑問,人藝今後是不是守正的內容就變少了? 我們想告訴大家,人藝從來沒有放棄守正。 ”馮遠征說。“ 經典保留劇碼恢復計劃”就是北京人藝採用多樣化方式推動經典劇碼傳承發展的舉措之一,未來,“計劃”一方面將通過“絕對複刻”的方式恢復“博物館劇碼”,原汁原味保留經典原貌; 另一方面將如《風雪夜歸人》一般,啟用全新陣容,對經典進行現代演繹,為經典注入時代活力。

馮遠征。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下半年,“計劃”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駱駝祥子》便是“絕對複刻”的一次嘗試,劇組將延用曾經的佈景、服裝、化妝,傳承北京人藝最精髓的演劇風格,全面展現老人藝的風采,大幕一拉開,“觀眾就像看到那個年代的劇碼一樣。 ”馮遠征表示,劇院也想藉此加快培養年輕演員的腳步,通過親身體悟經典劇目的厚重魅力、瞭解人藝歷史,年輕一代能更加理解老藝術家留下的寶貴“家底兒”,更好地完成對 “北京人藝演劇學派”的賡續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