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古裝劇退潮”時代,懸疑劇IP還能為行業注入多少新鮮感?
更新于:2025-03-26 12:46:22

文 | 安青

編輯 | 9527喵咕君

王寶強,陳明昊等一眾實力派主演的《棋士》,很有可能掀起新一輪的懸疑劇熱潮。

從2025年,國產劇開機數量及佔比來看,懸疑劇類型與去年一樣,開機總數在8部,但在總開機作品數量中的佔比卻提升了10%。

而原本的頭部類型古裝劇,則是僅有4部開機。

在平台創新以及市場反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古裝劇熱度依然不斷退潮,但懸疑題材後來者居上,已經逐漸顯現出勁頭。

那麼,後“古裝劇退潮”時代,懸疑題材大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懸疑IP還能為行業注入多少新鮮感?

一,現實+人性的天然優勢,市場成效加大平臺剛需

去年熱播的《新生》,《漂白》兩部作品,充分證明懸疑題材自帶強話題性。

這類作品不僅融入社會現實,將真實案件進行改編,產生深層的社會意義,同時對於人性的挖掘也是天然的話題。

其中《新生》結合詐騙,《漂白》結合大尺度犯罪以及社會原型,都引發高度關注。

劇中人物或是案件設定,與現實生活的重疊,使得作品既具備都市劇影射現實的優勢,又因為對人性陰暗面的挖掘更深,加大了作品討論度。

而一部分都市劇或是年代劇,也同樣具備類似的優勢,但缺乏懸疑題材對複雜黑暗的側重,缺乏更強的衝突性。

再加上懸疑題材的大量反轉,以及前期挖坑後續填坑的方式,都能夠引發觀眾的追劇興趣,更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懸疑與其他類型的融合,也擴大了創作空間,更具靈活性。

而各大平台對於此類題材的需求,也是註定懸疑劇越拍越多,並且更容易出精品的原因之一。

最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的類型是古裝劇,其中古裝仙俠套用的,主角經歷幾生幾世愛恨糾葛,又甜又虐的範本,已經很難有新鮮感。

而都市以及年代劇類,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也趨於同質化。

但展現社會百態的懸疑題材,又加入了各種大案要案的刑偵向內容,使得劇情以及人物都不會有局限性,這更符合平台不斷求新求變的需求。

愛奇藝的懸疑劇景氣指數遙遙領先,隨著《隱秘的角落》打響迷霧劇場的第一槍,後續的《獵罪圖鑒》,《狂飆》等作品,又間接成為現象級爆款。

懸疑題材已然成為愛奇藝的立身之本,對比其他平臺能夠處於領先位置的原因,就是此類作品。

而受眾群體廣泛的騰訊視頻,推出的x劇場,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與愛奇藝的迷霧劇場相似,也是一塊新招牌。

從製作到陣容跨越式進步的《棋士》,則恰恰證明了騰訊視頻對此類作品的重視。

優酷採用差異化打法,在懸疑劇中融入的新元素更多,不僅有融合科幻的港劇《奪命提示》,還有《邊水往事》這種將視線放在國外,尺度大開且觀感又新鮮的作品。

而懸疑,都市,古裝三大主流類型上星央視的比例中,在央視播出的懸疑題材也是佔比最高的。

這對於擴大懸疑題材的受眾群,吸引更多傳統電視受眾對懸疑劇產生興趣,助力題材進入下沉市場有極大作用。

央視對此類題材的看重和青睞,也充分說明了懸疑劇的市場和絕對競爭力。

可見,靈活性優勢與平臺剛需,成懸疑劇一路高奏凱歌的“兩把刷子”。

二,短劇策略增強競爭力,新類型融合成大勢所趨

短劇市場的不斷發展,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影視劇市場,而面對這樣的危機,率先作出反應,並將短劇策略運用到作品上,增強競爭力的,恰恰是懸疑題材。

在古裝劇還追求大體量長劇集,一部作品分成兩部甚至三部上線時,懸疑劇已經率先走起了短小精悍,每部作品不足20集的路線。

這不僅使得懸疑劇的節奏更加緊湊,還有利於出品方控制成本,並提高作品產出量。

而觀眾們受短劇的影響,產生的全新追劇習慣,也能迅速適應這種小而精的懸疑短劇。

其中愛奇藝的迷霧劇場,體量不大,但口碑反響熱烈,不斷反轉的情節和意想不到的結局,都比長劇集來的更有吸引力。

既避免注水,在情節上保留所有的乾貨。

也有利於全神貫注追劇,時刻沉浸在劇情中。

在這樣的優勢下,提升新作品產出量,更容易獲得市場和大眾的認可,在平臺打出新品牌的同時。也無形中增加了影響力。

而懸疑題材的成功,也受其自身發展的影響,當其他類型的作品原有優勢逐漸被取代卻來不及做出反應時,懸疑劇已經找到了保持熱度的密碼。

而不斷變化,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在懸疑作品中融合新類型,保持創新,不拘泥於一種形式,才能擁有長線的競爭力和新鮮感。

《開端》開啟的無限流題材,就是最好的證明,填補了國劇在類型上的空白,又因為不到最後讓人猜不出真相,始終保持懸念,保證了原有的優勢。

新與舊的融合,帶來全新的追劇體驗,從而增加了類型本身的更多可能性。

2025年國產懸疑劇的開機率佔比。已經出現了絕對的領先優勢,這是平臺需求,推動新作品產出,創作者在類型上的不斷摸索,以及市場環境變化三重作用的結果。

其他類型或是原地不動,或是走起了下坡路,尤其是古裝劇,熱度下滑尤為明顯。

事實證明,即便是龍頭題材,在沒有創新以及觀眾期待和市場支持的情況下,也寸步難行。

但越是如此,越是能夠讓懸疑劇在夾縫中尋求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性。

未來能否真正長成大樹,且看2025年的懸疑劇如何完成全新的突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