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種類的植物王國里,茄科植物憑藉其獨有的生物鹼特性,以及千變萬化的形態和五花八門的用途,成為大自然中一道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景線。它們穿越時空的界限,以奇妙的方式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人類命運緊密交織,息息相關。
辣椒是茄科家族的“叛逆明星”。茄科植物多含有生物鹼,辣椒中的辣椒素便是典型,它能強烈刺激真菌和哺乳動物的皮膚。辣椒不喜歡哺乳動物細嚼慢咽的進食方式,怕種子被嚼碎,所以用辣椒素驅趕;但對能幫助傳播種子的鳥類卻“格外友好”。
人類卻對辣椒“情有獨鍾”,即便被辣得面紅耳赤也欲罷不能。自明代末期從美洲傳入中國,辣椒迅速在廣西等地傳播開來。
如今餐桌上的辣椒品種繁多,一年生辣椒產量高、形態各異,如青椒、朝天椒等;灌木狀辣椒(小米辣)辣味濃郁,適合做泡椒;黃燈籠辣椒製成的海南黃燈籠辣椒醬辣度爆表;下垂辣椒中的風鈴辣椒兼具觀賞與食用價值;絨毛辣椒香氣濃郁,獨具特色。
人類感受到的“辣”並非味覺,而是神經末梢受刺激后的“疼痛警報”。斯科維爾指標可測量辣椒辣度,朝天椒辣度4萬,而如今的X辣椒以318萬辣度位居榜首。適量辣椒素對胃黏膜有修復作用,去掉辣椒內的白色筋絡,能減少辣度。
番茄剛到歐洲時,因茄科植物含生物鹼的“惡名”,被人們視為危險之物。顛茄含有的生物鹼能讓人出現心跳失控等癥狀,中世紀關於女巫用顛茄汁炮製飛行藥水的傳言,更讓人們對茄科植物忌憚不已。與顛茄同屬茄科的龍葵、天仙子等,也都含有不同的生物鹼,存在危險。
番茄的祖先醋栗番茄不起眼,但經過人工選育,如今已有3000多個品種。白蘭地番茄個頭大,水滴番茄小巧,黑克里姆顏色獨特,綠斑馬清新俏皮,牛排番茄造型別致,黃色梨番茄甜度高,李子番茄適合做罐頭,藍番茄富含花青素。番茄年產量達1.87億噸,還在影視文化中成為獨特符號。
茄子在人類飲食文化的的歷史脈絡中源遠流長,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早在西元前59年,中國古代典籍便已清晰記錄下茄子的存在,那時的茄子就已悄然涉足華夏大地,參與到人們的生活當中。而在南亞的印度,茄子的踪迹甚至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
第一,茄子的祖先黃水茄,模樣與現今的茄子截然不同。它渾身布滿尖銳的硬刺,味道苦澀難耐,大多在人跡罕至的荒野頑強生長。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文明的交流,它漂洋過海,傳入印度與中國。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經過一代又一代農人的精心馴化,它終於褪去了野性的外衣,成為了如今餐桌上常見的紫色茄子。
茄子的烹飪方式多樣,不同做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口感體驗。生茄子因苦澀口感,往往無人問津,但經過煎、炒、蒸、炸等烹飪工序後,便煥發出獨特魅力,深受大眾喜愛。
此外,茄子家族還有白茄、長條形茄子等變種,它們或色澤淡雅,或身形修長,在豐富著人們餐桌的同時,也展現出茄子家族的多樣性 。
酸漿屬的姑娘果,周身包裹著一層形如氣球的外皮。在日本,它是節日慶典中備受青睞的裝飾元素,為歡樂的節日氛圍增添氣氛。然而它的外表下卻潛藏著不為人知的風險。其根部所含的酸漿根素,一旦不小心攝入,極有可能引發子宮強烈收縮,給孕婦帶來流產的潛在威脅 。
枸杞,堪稱茄科家族中的“養生明珠”,散發著溫潤而獨特的魅力。寧夏枸杞與黑枸杞聲名遠揚,憑藉卓越的養生功效,成為人們滋補調養的佳品。鮮為人知的是,枸杞屬的多數物種,跨越重洋,在南美洲的土地上默默生長,見證著另一番生態故事 。
曼陀羅,名字自帶神秘浪漫色彩,卻暗藏危險。它的果實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而體內富含的生物鹼一旦侵入人體,便會瘋狂擾亂神經系統,導致患者幻覺叢生、意識模糊。正因如此,它成為了影視劇中製造神秘氛圍與驚險情節的常客。
而曼陀羅家族成員眾多,常見的有毛曼陀羅、洋金花等。而木曼陀羅屬更是以高大的植株引人注目,其中花曼陀羅可長至3-5米,木曼陀羅甚至能突破5-7米的高度。關於木曼陀羅屬在舊大陸古書中的記載,一直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謎題,為其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曼陀羅
土豆是茄科的“塊莖巨星”,我們食用的是它的塊莖,其偶爾出現的綠色小番茄狀果實,顯示出它與番茄的同宗關係。土豆含有龍葵鹼,尤其在葉子、果實和發芽處含量較高,發芽土豆食用會有風險。
而土豆憑藉高產、適應性強等特點,成為世界第四大主糧,在全球飲食中佔據重要地位。但長期無性繁殖帶來的馬鈴薯病毒問題,正通過莖尖脫毒培育與種子種植等方法解決。
煙草在茄科中頗具爭議,印第安人最初將其作為草藥,如今卻因尼古丁對健康的危害飽受爭議。吸煙方式多樣,煙草成本低售價高且交易受限,時刻警示人們吸煙有害健康。
香料煙(茄科煙草屬植物)
茄科植物從美洲走向世界,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深刻印記:它們的身影在人類的餐桌上頻繁出現,成為一道道美味佳餚;在醫藥箱裡,一些茄科植物以其藥用價值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在文化作品中,它們更是作為獨特的符號,傳遞著不同的情感與寓意。
各類印跡表明,茄科植物早已不著痕跡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獨特且無可替代的關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