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其實是一個大腦?科學家發現宇宙星系排列和人類大腦高度相似!
更新于:2025-03-26 11:39:58

探索宇宙的奧秘時,科學家們屢屢發現令人瞠目的相似之處,其中最引人遐想的是宇宙結構與人類大腦神經網路之間驚人的平行性。這一發現不僅挑戰著我們對宇宙的傳統認知,還引發了深刻的哲學探討:我們的宇宙是否本質上是一個龐大的“思維體”,或者說,它是否承載著某種形式的意識?解答這樣的問題將徹底重塑我們對於生命、意識乃至宇宙本質的理解框架。

在義大利,跨學科的研究者們——天文學家與神經外科醫生——連袂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宇宙結構與大腦神經網路之間令人難以置信的吻合度。當將大腦神經元的分佈比例放大至宇宙星系網路的尺度,從微觀的1微米至100微米到巨集觀的500萬光年至5億光年,兩者展示出驚人的一致性。更引人注目的是,無論是神經組織中的水(佔比77%),還是宇宙中的暗能量(佔比72%),都充當了各自系統中的“惰性填充物”,進一步加深了二者間的類比。

然而,儘管結構上存在相似性,宇宙與神經網路在資訊傳送速率上的差異卻大相徑庭。在大腦中,神經脈衝以接近暫態的每秒0.5至100米的速度傳播,而宇宙的信息傳遞則受限於光速——每秒30萬公里。這意味著,在可觀測宇宙的930億光年直徑範圍內,即便是光也需要時間穿越,若將星系比擬為神經元,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之間的“思想交流”需等待254萬年之久。儘管宇宙或許不具備即時“思考”的能力,但這並不排除宇宙中存在具有意識的生命形式的可能性。

物理學界提出的“博爾茲曼大腦”概念,源自路德維希·博爾茲曼的統計熱力學理論。該理論假設,在無限的時間尺度下,宇宙中無序的粒子運動最終會隨機形成任何結構,包括一個具有認知功能的“大腦”。由於構成人類大腦的原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理論上講,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這些原子就能自發地組合成一個具備思考能力的實體。

儘管如此,博爾茲曼大腦的存在可能極為短暫,僅幾秒鐘後便因宇宙中的量子波動而消散,再次歸於混沌。儘管我們尚無法斷定宇宙是否真正是一個巨型的“思維宇宙”,抑或是擁有意識的生命體,但這些理論無疑為人類提供了審視宇宙的新視角,促使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探索宇宙的深邃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