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 月 28 日消息,歐洲蓋亞(Gaia)空間天文臺在完成長達十餘年的宇宙數據收集任務後,正式進入其最終軌道。位於巴黎的歐洲航太局(ESA)控制中心的團隊關閉了蓋亞的子系統,並將其送入安全的“退休軌道”。
據IT之家瞭解,蓋亞於 2013 年發射升空,旨在繪製銀河系的詳細地圖。在其運行期間,其成功測繪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位置,為銀河系提供了一幅精確的三維地圖。該任務的成就還包括發現了銀河系合併的證據、識別新的恆星團、追蹤數十萬顆小行星和彗星,以及協助發現系外行星和黑洞。
蓋亞項目科學家約翰內斯・薩爾曼表示:“蓋亞發佈的大量數據是天體物理研究的獨特寶藏,幾乎影響了天文學的所有學科。”儘管蓋亞的數據收集工作已於今年 1 月因燃料耗盡而結束,但其數據將繼續在未來幾十年內擴展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蓋亞的團隊每兩年發佈一次任務數據,目前已於 2016 年、2018 年和 2022 年發佈了三批數據。薩爾曼補充說:“計劃於 2026 年發佈的第四批數據,以及預計最早於 2030 年底發佈的最終蓋亞遺產目錄,將繼續塑造我們對宇宙的科學理解。”
蓋亞的退役過程並不簡單。蓋亞航太器操作員蒂亞戈・努涅斯表示:“在任務結束時關閉航太器聽起來像是很簡單的工作,但航太器本身並不願意被關閉。”蓋亞被設計為能夠抵禦太空飛行中的極端條件,例如輻射風暴和微流星體撞擊。為此,蓋亞配備了內置冗餘系統,以確保在受到干擾后能夠重新啟動。
努涅斯補充說:“我們不得不設計一種退役策略,系統地拆除和禁用多年來保護蓋亞的冗餘層,因為我們不希望它在未來重新啟動並再次開始傳輸信號,如果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再次接觸到陽光的話。”
團隊成員表示,這是一個令人既感傷又欣慰的任務。航太器操作工程師胡利婭・福圖諾說:“今天,我負責破壞蓋亞的處理器模組,以確保一旦我們關閉航太器,其機載軟體將永遠不會重新啟動。”她補充道:“我對這些重要的壽命末期操作感到興奮,但同時又為告別我工作了超過五年的航太器而感到悲傷。我很高興能夠參與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任務。”
蓋亞任務經理烏韋・拉默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蓋亞,蓋亞也永遠不會忘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