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血糖主要來源於食物,吃得越多血糖越高,這是許多人的普遍認知。然而,事實並非這樣。例如,正常人即使吃得再多,餐后血糖也不會超過正常值,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人體擁有一套對血糖進行調節的機制。當血糖過高時,會將其轉化為糖原或脂肪儲存起來;當血糖偏低時,又會及時將儲存的血糖釋放出來,始終保持血糖在正常水準。而糖尿病的發生,正是因為自身調節血糖的機制出現了障礙,導致了高血糖的出現,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胰島素分泌不足。這就意味著無論是血糖被利用還是轉化成糖原或脂肪,都需要胰島素的參與,如果胰島素缺乏,這些過程都無法順利完成,結果就會導致血糖升高,尤其在進餐后血糖不斷升高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二是胰島素抵抗。簡單來說,就是雖然胰島素足夠多,但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像生產出的產品沒有用戶購買而被閑置一樣,因此血糖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導致高血糖。
三是胰島素分泌延遲。當進餐后血糖不斷升高時,胰島細胞不能及時跟隨血糖的升高而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而在血糖已經下降時,胰島素才開始大量分泌,導致餐後2小時血糖居高不下,下一餐前卻可能出現低血糖。
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時血糖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如果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少吃一些所需要的胰島素也會少些,確實可以説明降低餐后血糖;如果存在胰島素抵抗,即使少吃一些,血糖的利用率仍然不會提高,只不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可能會有所下降,高血糖的情況仍然存在;如果屬於胰島素分泌延遲,少吃一些,可能會導致下一餐前出現嚴重的低血糖事件,這比單純的高血糖危害更大!
當然,這並不是說餐後2小時血糖高不需要少吃一些。合理飲食肯定是必須的,但不是單純的少吃。在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中,營養均衡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吃飽又要吃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總是餓著自己,說明需要更多地瞭解糖尿病飲食的知識。
總的來說,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餐後2小時血糖總是偏高的情況時,應及時找出原因,建議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和胰島素釋放試驗,觀察進餐后隨血糖的不斷升高,自身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情況與之相匹配的程度,以明確導致餐后2小時血糖偏高的原因,從而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將其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