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多重宇宙的概念,雖然這個概念目前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科幻層面,但不少科學家對多重宇宙的概念很感興趣。
如果多重宇宙真的存在,物理學上出現的很多難題都能迎刃而解,關於這點之後會詳細講解。先來說說多重宇宙與人類和地球的的出現到底有什麼關係。
人類和地球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會拿出一大堆理由,說是各種機緣巧合下,各種隨機因素疊加在一起,才有了人類的出現。
比如說,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必須剛剛好,地球上必須有液態水,有強大的磁場保護,有合適的大氣層等等,只有無數個近乎完美的因素疊加在一起,人類才可能會誕生。
但你有沒有想過,地球的位置和環境看起來為何如此完美?地球和人類的出現真的是完全偶然的嗎?
如果我告訴你人類,地球乃至太陽系的出現一點也不偶然,甚至是必然的,你有什麼感想?會不會認為我在說瘋話?
這就需要用多重宇宙來解釋了。如果存在多重宇宙,而且多重宇宙的數量足夠多,那麼有些宇宙也會有自己的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只是與我們的地球有非常細微的差異。比如說多重宇宙中的地球並沒有遭受小行星的猛烈撞擊,那裡的恐龍仍舊統治著地球,這樣人類就不會誕生。
又或許在多重宇宙中的某顆星球上,也存在像我們一樣的人類,看起來就像是我們的副本一樣。
這種觀點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也很有道理。因為宇宙萬事萬物的基本組成結構是有限的,也就是基本的元素,天然的元素只有92種,萬物都是由這92種元素組成的,只是組合方式不同罷了。
而92種元素就像是54張撲克牌,理論上54張撲克牌只要發牌的次數足夠多,一定會出現重複的撲克牌組合。同理,也一定會出現完全相同的元素組合方式。也就是一模一樣的你和我,一模一樣的地球,甚至一模一樣的宇宙!就像你和我都有自己的分身一樣。
只是你和你的分身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比如說,在某個多重宇宙里,你可能是億萬富翁,而現實中的你平淡無奇,每天為生活而奔波著。現實中的你是教師,而多重宇宙里你的分身可能是律師或者其他職業。
同時,地球如此完美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比如說與太陽的距離1.5億千米,這個距離剛好不遠不近,讓地球上的液態水得以存在,如果距離稍微遠一點或者近一點,結果很可能大為不同。為什麼地球剛剛好位於黃金地帶?
多重宇宙理論暗示,地球與太陽距離必須是1.5億公里,這看起來完全是偶然的結果,其實也是必然的,因為如果多重宇宙的數量非常多,一定會出現某顆星球剛好位於黃金地帶,與恆星的距離剛剛好,而地球恰恰就是這樣一顆星球。
這種觀點本質上來講其實也是人擇原理,人類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就表明必須有讓人類存在的基本條件,這個基本條件就是地球近乎完美的環境,否則就不會有人來問這種問題了。
多重宇宙的概念雖然目前更多的只是猜想,假設,但如果它是成立的,就能很好地詮釋量子世界出現的很多詭異現象。
比如說,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對於電子的詭異行為,用多重宇宙詮釋就比較容易了。在我們每天觀測前,電子無處不在,我們不知道電子的具體位置,不知道會穿過哪條狹縫。
而一旦我們實施了觀測,就能明確電子的位置,而在我們觀測的一瞬間,就會分裂出多重宇宙,我們只能觀測到一種結果,也就是我們宇宙的結果,其他結果同樣會上演,在多重宇宙上演。
同時,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也很好解釋,人們的觀測行為讓宇宙發生了分裂,無論我們在現實看到的是死貓還是活貓,都只能看到一種結果,而另一個結果仍舊會發生,發生在多重宇宙里。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隻活貓,意味著多重宇宙里的貓就是死的。
往深了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次選擇,每次決定都會發生分裂。我們看似做出了其中一個選擇而放棄了其他選項,但實際上其他選項同樣會出現,只是出現在多重宇宙裡。
比如說,走到十字路口,你只能有一種選擇,無論是左拐,右拐還是直行,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比如說你選擇了直行,並不代表左拐和右拐沒有發生,它們同樣發生了,只是發生在了多重宇宙而已。
這就是瘋狂的多重宇宙理論,目前還只是假說,而未來一旦被證實,必將徹底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