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飲酒,這5類因素都容易引起肝硬化!出現7類癥狀,快去篩查
更新于:2025-03-26 08:56:10

肝硬化是一種嚴重的慢性肝臟疾病,它不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品質,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環境污染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肝硬化的風險。

肝硬化,這一名詞聽起來或許有些陌生,但它卻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簡單來說,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在我國,肝硬化的年發病率為17/10萬,尤其是城市男性50-60歲患者的病死率高達112/10萬。

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肝硬化的原因多種多樣,常見的病因包括:

1.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是最常見的導致肝硬化的病毒感染。

2. 酒精性肝病: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臟脂肪堆積和炎症,最終發展為肝硬化。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即使不飲酒,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能導致肝臟脂肪沉積,進而引發肝硬化。

4.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這些疾病會導致肝臟持續性炎症和損傷。

5. 藥物或毒素:某些藥物、化學物質和重金屬中毒也可能損害肝臟,導致肝硬化。

6. 遺傳性疾病:如血色素沉著症、威爾遜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導致肝損傷。

肝硬化的癥狀與表現

肝硬化的癥狀通常在疾病晚期才顯現出來,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以下是肝硬化的一些常見癥狀和體征:

1. 疲勞:患者常常感到異常疲倦,即使經過充分休息也無法緩解。

2. 食慾減退:由於肝臟功能受損,消化系統受到影響,患者可能出現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癥狀。

3. 腹脹和腹水:肝臟功能不全導致血液中的蛋白質減少,血管內的液體滲入腹腔形成腹水,表現為腹部膨脹。

4. 黃疸:肝臟無法正常處理體內的膽紅素,導致皮膚和眼白髮黃。

5. 蜘蛛痣和掌紅斑:由於體內雌激素水準升高,患者皮膚上可能出現類似蜘蛛網狀的小血管擴張(蜘蛛痣),手掌則可能出現紅色斑塊(掌紅斑)。

6. 出血傾向:肝臟無法正常合成凝血因數,導致患者容易出現牙齦出血、鼻出血等癥狀。

7. 意識模糊或昏迷:肝性腦病是肝硬化的嚴重併發症之一,表現為意識混亂、行為異常,甚至昏迷。

肝硬化的診斷與治療:科學精準,因人而異

肝硬化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資訊。其中,肝功能檢查、肝炎病毒檢測、肝臟超聲和CT等影像學檢查是診斷肝硬化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些檢查,醫生可以全面瞭解患者的病情,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治療肝硬化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肝移植等。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病因進行,如抗病毒治療、保肝治療等。手術治療則包括腹水引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等針對併發症的治療。

對於終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肝移植手術風險高、費用昂貴,且供體器官有限,因此並非所有患者都能接受肝移植治療。

併發症及其管理

肝硬化患者常常面臨多種併發症,及時識別和處理這些併發症對提高生存率至關重要:

1. 食管靜脈曲張出血: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靜脈曲張,一旦破裂可引起致命性出血。可以通過內鏡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劑來預防和治療。

2. 肝腎綜合征:肝硬化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腎臟功能衰竭,需密切監測腎功能並採取相應的支持治療。

3. 感染: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易發生各種感染,如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應定期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 肝癌:肝硬化是肝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和AFP(甲胎蛋白)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肝癌。

預防肝硬化

雖然某些風險因素如遺傳因素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降低患病風險。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策略:

1. 接種疫苗: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及其相關肝硬化的有效手段。

2. 限酒:適量飲酒或完全戒酒可以顯著降低酒精性肝病的風險。

3. 健康飲食:均衡飲食,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物、蔬菜和水果;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摄入;選擇瘦肉、魚類和豆類作為蛋白質來源。

4. 定期體檢:尤其是有肝病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

5. 避免接觸有害物質:盡量避免接觸有毒化學品和重金屬,減少肝臟負擔。

肝硬化雖然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但通過早期發現、積極預防和科學治療,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品質。希望本文提供的資訊能夠説明您更好地理解肝硬化,並採取行動維護自己和家人肝臟的健康。記住,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