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多動”就一定好嗎?醫生:50歲後管理飲食應考慮這4建議
更新于:2025-03-26 08:41:27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多吃點,沒事的,反正你平時運動也多,消耗得了。”這句話乍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尤其是在年輕時,身體代謝率高,多吃一點確實不容易長胖,甚至還能支援高強度的運動。

但當你年過五十,身體進入一種新的階段時,“多吃多動”的觀念可能並不完全適用,如果我們沒有合理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多吃多動”反而會給健康埋下隱患。

我在醫院工作多年,接觸過無數中老年患者,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深信“吃得好、動得多就等於健康”,這也難怪,畢竟在大眾觀念里,吃得營養全面、再加上適量運動,似乎是健康的黃金法則。

但事實是,50歲之後,身體的代謝率逐漸降低,器官功能開始老化,過度的飲食攝入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哪怕你每天堅持運動,也不一定能完全抵消這些影響。

更何況,不是每個人的運動方式都能做到科學合理,盲目增加運動量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其實,50歲以後,身體的飲食和運動需求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年輕時那樣只需“多動”就能維持健康的狀態。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科學地管理飲食,控制攝入的總量和品質,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而不是一味地“多吃多動”。

不要過度依賴高蛋白飲食

蛋白質是我們身體的重要構成部分,尤其是在肌肉修復、免疫功能等方面,但當你步入50歲以後,身體的蛋白質代謝能力開始下降,如果繼續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可能反而給腎臟帶來負擔。

蛋白質過量攝入還可能導致尿酸升高,誘發痛風或加重關節炎等癥狀,我曾接診過一位退休的高級工程師,他每餐都吃大量的肉類和高蛋白食物,認為這樣能增強體力,避免衰老。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檢查,他出現了頻繁的關節腫脹,血尿酸水平持續升高,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腎臟功能也有輕微受損。

醫生告訴他,過量的蛋白質攝入加重了腎臟的負擔,醫生建議他調整飲食,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並增加一些植物性蛋白源如豆類。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50歲以上人群攝入過量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可能增加患腎病的風險,事實上,老年人群的日常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體重每千克1.2克,且盡量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

對於腎臟健康和整體代謝,植物蛋白和低脂肪肉類(如雞胸肉、魚類)是更好的選擇。

避免過度依賴速食和加工食品

隨著年紀的增大,人的消化能力和胃腸吸收功能都逐漸減弱,很多50歲以上的成年人為了節省時間,選擇吃外賣或者加工食品,這雖然能迅速滿足饑餓感,但長期依賴這些食品,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往往不含充足的膳食纖維,容易引發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我有一位曾經在外企工作的中年女性患者,她總是因為工作忙碌而選擇外賣解決午餐問題,她的飲食習慣中幾乎沒有蔬菜和水果,很多時候都是高熱量的炸雞、漢堡、披薩等加工食品。

幾年下來,她的體重開始快速上漲,並且血脂和血糖也都超標,檢查後發現,她的胰島素抵抗逐漸加重,體重增加也加重了膝蓋的負擔,導致她患上了膝關節炎。

根據研究數據,常吃加工食品和外賣食品的中老年人,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顯著高於那些飲食清淡、營養均衡的人群。

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盡量避免過多食用這些不健康的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選擇自家烹飪的食物,能更好地維持身體健康。

注意晚餐的食物搭配與時間

很多50歲以上的成年人,晚餐時間總是很隨意,無論是熬夜工作,還是和朋友聚會,他們的晚餐時間常常會推遲到晚上8點甚至更晚。

晚餐時間和食物搭配對健康的影響遠遠超過想像,特別是對於50歲後的人來說,晚餐時間過晚、吃得過重,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胃腸問題,甚至可能加重體重增加。

我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習慣在晚上8點之後進食,而且喜歡吃很多肉類、油膩的食物,久而久之,他開始出現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體重也開始失控。

經過我詳細分析他的飲食習慣后,我建議他將晚餐時間提前,減少油膩食物的攝入,增加清淡的蔬菜和粗糧,説明改善胃腸健康,他遵循建議后,癥狀有所緩解,體重也逐漸穩定下來。

研究表明,晚餐過晚、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影響睡眠品質,還會導致體內的代謝紊亂,甚至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晚餐最好安排在晚上6點半到7點之間,避免過重的油膩食物,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和低熱量的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类食品,有助於消化和提高睡眠品質。

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入,避免飲料過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感到口渴的感覺不如年輕時強烈,導致對水分的攝入有所忽視,實際上,水分對於維持身體的代謝、消化以及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特別是在50歲以後,身體的水合作用往往變得更加重要,若不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便秘、腎臟問題、皮膚乾燥等。

我有一位經常加班的患者,剛開始時並不太注重水的攝入,後來他發現,自己常常感到頭暈、便秘,皮膚也變得乾燥。

他到醫院檢查時,醫生發現他的腎臟指標已經有所上升,便提醒他加強水分攝入,尤其是在白天多喝水,避免咖啡和含糖飲料的過度攝入,經過調整后,他的癥狀明顯改善,身體狀態也逐漸恢復。

根據研究,50歲以上的人每天需要攝入足夠的水分,至少達到2.5升,而含糖飲料、咖啡等刺激性飲品應該適量,水分充足有助於維持體內平衡,促進消化和排毒,也能有效地幫助腎臟、皮膚等器官的健康運作。

健康飲食不僅僅是為了避免疾病,更是為了讓我們的身體能夠更加適應這個階段的變化,活得更加充實和有活力。

希望這些不常見、但至關重要的建議能夠説明你走向更加健康的生活道路。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飲食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 翟德華. 高齡老人性格心理特徵、飲食習慣與健康長壽關係研究, 中國人口科學, 200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