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行星B》:揭秘宇宙深處,探索另一個地球的可能
更新于:2025-03-26 08:14:44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對於“另一個地球”的探索從未停歇。紀錄片《尋找行星B:2021年的星際追蹤》通過美國宇航局先進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向觀眾展示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科學探險。

在這部紀錄片中,一群勇敢的科學家,其中不乏傑出的女性,成為了我們尋找外星家園的嚮導。他們致力於在茫茫星際中,尋找那顆可能與地球相似,孕育生命的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內,八大行星各自守護著一片天地。它們被親切地稱為“系內行星”,而太陽系外的行星則被稱為“系外行星”。系外行星的命名規則簡潔明瞭:如果一顆母恆星只有一顆行星,那麼這顆行星就在母恆星編號后加b命名;若有多顆行星,則依次用c、d、e等字母命名。

自1992年人類首次確認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截至2022年9月6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至少5471顆系外行星,它們分佈在至少3811個類似太陽系的系統中。這些系統中,擁有不少於兩顆行星的至少有833個。系外行星的類型遠比太陽系內的行星豐富多樣,包括“超級地球”、“熱木星”和“超級木星”等。

儘管每種系外行星都有其獨特的科研價值,但人類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些溫度適宜、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且大小與地球相近的“宜居行星”。這些行星,或許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

然而,尋找系外行星的過程並非易事。由於恆星的光芒往往掩蓋了其行星的光芒,要想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其難度不亞於在數千公裡外觀察篝火旁的螢火蟲。但科技的進步讓人類得以突破這一難關。1992年,沃爾茲森與弗雷爾首次發現了兩顆圍繞中子星公轉的行星。1995年,麥耶和奎洛茲又首次發現了圍繞主序星公轉的系外行星,這一發現使他們榮獲了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斷深入,我們期待著未來能有更多關於系外行星的驚人發現。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能找到那個夢寐以求的“另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