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退休意味著從職場中退出,但並不意味著人生應停滯不前。
有句話說得好:“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
你願意成為哪一種魚,內心早已有了答案。
以下三種生活方式很常見,容易讓人變得頹廢,必須積極改變。
01
二手生活,盲從。
在人多的地方,我們常常見到“拒絕吸煙”的提示。
是的,他人吸煙,導致周圍人吸二手煙,損害大家的身體健康。
對於顯而易見的二手煙,我們會堅決抵制,然而很多人却沉浸在二手生活中,樂在其中。
二手資訊,人雲亦云。
打開手機,到處都是所謂的“知識傳播”。許多退休老人誤以為這些知識都有用,不知取捨。
尤其是一些小視頻,傳播了大量負能量,甚至招搖撞騙。老人看了覺得有道理,就會轉發。
若仔細思考,會發現很多資訊自相矛盾。
比方說,某地發生污水洩漏。有人說“罪有應得”,有人說“太可悲”,還有人說“馬上處理”。到底該聽誰的?聽得多了,頭腦裡一片混亂。
為何不自己思考呢?按照自己的思路想問題,會很清晰。即使想法不對,也不會有阻礙。
如果大家都看手機,聊亂七八糟的熱點,你不要當回事,那都是他們的事。
二手情緒,互相傳染。
退休後,社交不可避免。和社區里的大爺大媽聊天時,常會因他人事憤憤不平,這時二手情緒就來了。
別人的憤怒,你也為之打抱不平,這就是情緒共用。
情緒如瘟疫般傳染。
壞情緒傳給你,你接住了,這一天就不開心了。回家後還會把情緒傳染給孩子和丈夫,導致家庭不安寧。
一定要戒掉;看到別人的情緒,要躲開。
二手人情,本是多餘。
親戚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你都要關心嗎?關心太多,既累又浪費錢。
別人送你的禮物,你要轉送他人嗎?這是對人不尊重。
關係有親疏遠近之分,不要都當一回事。
晚年要學會做減法,扔掉二手的東西,過原創的生活。按自己的節奏過日子,用喜歡的方式生活,別人如何,看看就好,始終保持旁觀者心態。
02
閑散生活,頹廢。
清朝末年,湖北一個叫李興保的人開了一家鹵鴨店。
主廚李正盛帶出了一批徒弟,為店鋪帶來了大量生意。當他看到生意火爆時,心生嫉妒。
他暗中使壞,導致一批顧客腹瀉不止。
此後,李興保安排李正盛去賬房工作,說:“我特意為你找了個助手,有事吩咐助手。”
多年後,李正盛告老還鄉。李興保餞行時說:“你要是自己開店,會變成我最強勁的對手;要是在店裡繼續忙碌,就會持續嫉妒、使壞。我安排你一個閒職......”
李正盛恍然大悟,自己閑太久,錯失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古人雲:“不見閒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一個人什麼都不幹,不是享清福,而是荒廢人生。
上班時忙碌帶來豐厚家業,退休後仍需忙碌以豐富晚年。
悠閒太久會變得煩躁、敏感。
心理學上有個“撓癢癢”定律:無聊時發現一個地方癢,反覆撓會發現更多地方癢。
忽然忙起來,發現自己忘了哪裡癢。
讀一本書、看一道風景、帶娃、説明他人,都能讓自己更有價值。
忙碌如蓬勃的稻子,閑暇如放肆的野草。要除掉野草,就要種下稻子,讓野草無處紮根。
03
低層次生活,庸俗。
有沒有發現?,一個人在地上爬很尷尬,基本不會這樣做;
但一群人在地上爬,就不尷尬了,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要他人讓路。
一個人狂走如神經質,一群人狂走可佔用車道逼停汽車。
一個人搖動一棵桃樹是搞破壞,一群人搖動桃樹落葉繽紛,會興高采烈。
人在群體中一起做什麼似乎都合情合理,絲毫不覺得那是低俗的東西。
生活中有個滑滑梯定律:從滑梯頂端滑下來很容易。
退休的人若不加注意,就會從人生頂端一下子滑下來。昨天的科長、處長,今天就變成庸俗的老太太。
低端愛好容易學會,因為“毫無障礙”。
一個退休的人總是發展低端愛好,是破壞公共秩序、給社會製造麻煩,也是丟了自己的形象,給老年群體抹黑。
生活也有三六九等,為什麼要用低級的活法呢?做一個道德高尚的老人才是退休應有的樣子。
04
生命只有一次,無法重來,但很多人一次都過不好。
退休本是完全掌控生活的機會,但很多老人又變成了別人的影子和社會的毒瘤。
退休后應該重塑自己,將職場的熱情帶入生活,讓生活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