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小攤,“花生毛豆”都相當受歡迎,食客經常吃上就停不下來。讓人這麼欲罷不能的毛豆營養到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看。
毛豆為什麼吃起來會發甜?
毛豆也叫青豆、菜用大豆,它其實就是年輕時候的大豆,是大豆在成熟度約60%~80%的時候被採收的,如果毛豆完全成熟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豆。正因為豆莢上長滿了濃密柔軟的小毛毛,所以叫“毛豆”。
一般情況下,毛豆在8月~10月成熟,當下正是品嘗毛豆的好時機。在此期間,毛豆中的含水量也相對較高,口感最好。
毛豆吃起來有些偏甜,這主要歸因於毛豆中含有豐富的蔗糖和麥芽糖,谷氨酸和丙氨酸也能帶給毛豆甜味;並且毛豆還含有特殊的豆香味,有研究提到,毛豆中的香味與2-乙醯-1-吡咯啉含量的多少有關。
毛豆的營養很豐富
在《中國食物成分表》中,毛豆屬於蔬菜分類中的鮮豆類食物,不過它也兼具了豆類食物的營養,而且營養吸收上相對更好一些。毛豆的主要營養包括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E、鈣、鉀、鎂、鋅、硒等,含量都很不錯。
毛豆素有“植物之肉”的美譽,這與它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有關。毛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3.1克/100克,都能和雞蛋相媲美了;有些毛豆的蛋白質含量能達到40克/100克,與黃豆不相上下,是豬瘦肉的近兩倍。並且,毛豆蛋白質的品質高,各種氨基酸比例接近於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屬於優質蛋白質,人體對其吸收利用率較高。
毛豆的膳食纖維含量還是不錯的,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4克/100克,比鮮豌豆還高一些,也比我們常吃的葉菜類蔬菜要高,分別是西芹、大白菜、小油菜的1.8倍、4.4倍、5.7倍。
吃2把毛豆(約100克)能攝入近4克膳食纖維,與吃400克大白菜攝入的膳食纖維含量相當,這性價比還真高。其不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機械運動,有助於排便,預防便秘,還能改善腸道健康。
維生素E是重要的抗氧化劑,能幫我們預防衰老、保護紅細胞的完整性,也與動物的生殖功能有關。雖然維生素E缺乏的情況較為少見,但也不能忽略了它的攝入。
毛豆的維生素E含量較為豐富,為2.44毫克/100克,這比絕大多數的蔬菜都高,是豌豆的近2倍。
毛豆的鈣含量高達135毫克/100克,是同為鮮豆類蔬菜的豌豆鈣含量的6.4倍。單從含量上看,毛豆的鈣含量的確有優勢,是牛奶的1.3倍,但在吸收率上卻比不上牛奶,畢竟毛豆的草酸含量不低,會影響鈣的吸收利用。
以往我們認為水煮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食物中的草酸含量,煮毛豆對降低草酸含量也有説明。不過,有文獻有提到,毛豆在這方面與其他蔬菜有些不同,炒毛豆去除草酸效果更明顯,可溶性草酸去除率大於45%,總草酸去除率大於75%;而煮毛豆的可溶性草酸去除率為24%,總草酸去除率僅為4.3%。
所以,咱們平時不妨也試試炒毛豆。
毛豆的鉀和鎂含量都挺優秀的,分別高達478毫克/100克、70毫克/100克。其中鉀含量是豌豆的1.4倍,更是大白菜的3.6倍,鎂含量也比大多數常見蔬菜優秀。
吃2把毛豆(約100克)就能分別滿足一般人群每天鉀和鎂需求量的24%和21.2%。飲食中充足的鉀攝入對高鈉引起的高血壓降壓效果明顯,鎂的攝入量和高血壓呈負相關,補充鎂能使血管張力和血管緊張性下降,可幫助我們平穩血壓。
毛豆的鋅含量為1.73毫克/100克,是豌豆的3.8倍,比大多數的蔬菜都高。充足的鋅攝入,可以維持細胞膜的結構,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改善食慾。
毛豆中的硒含量很豐富,高達2.48微克/100克,是補硒的好幫手。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與調節甲狀腺功能、新陳代謝、血液迴圈,也能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需要提醒的是:毛豆熱量可不低,為131千卡/100克,相當於1小碗米飯了。如果想要控制體重和減肥,可別每天吃太多。
這樣保鮮,冬天也能吃
大部分菜豆類的最適貯藏溫度一般認為是8~10℃為宜,不過對於毛豆來說1℃~5℃為最佳保存溫度,能貯藏至少半個月的時間。
另外,將毛豆漂燙後瀝干水分,然後冷凍,這樣即便是冬天,我們也依然能吃到美味可口又營養的毛豆。漂燙是冷凍蔬菜之前最常用的步驟,它不僅能達到殺菌、鈍酶的效果,而且還能減少蔬菜表面的微生物數量,防止氧化,軟化組織等。
有研究提到,與沸水漂燙毛豆相比,新鮮毛豆仁在微波爐700W下處理1分鐘能更好地保留維生素C,也能更好地護色。如果想用熱水焯,建議鮮毛豆在92~100℃的熱水中漂燙80~100s即可,不僅能更好地鈍化酶的活性,而且口感好,沒有豆腥味。
煮毛豆的時候如果是冷水下鍋,一般水開後繼續煮5~10分鐘就好,同時可以放點油和鹽,煮好之後立即過涼水,這樣能盡可能地保持毛豆的綠色。